端午節的習俗50個(端午節的午)
2023-04-17 22:31:12 1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這個知識點,自小就已經耳濡目染,在我的記憶中牢不可破了。
然而,我產生了一些疑惑:為什麼這個節日的名稱不是「屈原節」,而是「端午節」呢?因此,我認為紀念屈原不過是端午節的一個主題而已。
我國的很多節日,在其歷史演化過程中,都在發生著變化,例如,三月三是我國民間的上巳節,而今只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在傳續,並且內容已由更早的拔除邪祟、男女青年遊春談情說愛,發生了很多變化,如侗族是花炮節,瑤族是乾巴節,壯族是歌仙節,人們要趕歌圩,等等。
由此可以推知,作為我們民間長盛不衰的端午節,在歷史發展中也出現了更加豐富的演繹變化。
本人認為,在整個演繹變化中,陰陽學說始終滲透其間。
1.端午節屬於陽日節。在我國正月初一是春節,三月初三是上巳節,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七月初七是乞巧節,九月初九是重陽節。而一、三、五、七、九,在五行中皆為陽,而當它們重合的時候,都是重陽,九月初九便是最大的重陽日。
2.端午節為什麼用「午」而不用「五」字。端午節雖然在五月初五,但是人們都把「端五」寫成了「端午」,其中必有原因。從本人有限的知識裡搜尋,找到了一點依據:在天幹地支的排序中,五月就是午月,五行屬火,而「端」是正的意思,五月初五位於陽數的正中,因此,「端五」也就是「端午」,寫成「午」更加強調端午節的五行屬性。
3.古代早有五毒日的說法。午日,為陽數的正中,這一天,生長在陰暗潮溼地下的毒蟲就出來了,因此,民間把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統稱為五毒之蟲。因此,人們在這一天要飲酒,後來演變為喝雄黃酒;還要佩戴香囊,用以闢邪驅蟲。
4.在先秦兩漢等書中,本人未見關於紀念屈原的記載。如《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歲時廣記》:「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總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形成和演進的過程,過好節日,傳承文明,是我們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