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猛跌不止(價格持續下跌)
2023-04-17 18:35:17 2
春節前後,豬肉價格一直處於下跌狀態,生豬價格走勢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2月上旬與1月下旬相比,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4.0元/千克,環比上期跌2.1%。
此前,國家發改委2月6日發布預警信息顯示,1月30日至2月3日當周,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將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
如何看待豬肉價格波動?未來豬肉價格漲跌如何?
豬肉價格波動下降
2月14日,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23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數據顯示,C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記者觀察到,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2月6日發布預警信息,據監測,1月30日至2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6: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並指導各地同步收儲。
《預案》顯示,豬糧比是指每周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的比值。2021年6月發布《預案》時,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指出,「豬糧比價」指標是直觀反映生豬養殖成本收益對比關係的重要指標,廣受生豬養殖業關注,《預案》繼續沿用了這一指標,監測生豬市場變化。
一般而言,當豬糧比價低於6:1時,發改委發布過度下跌情形三級預警;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於5∶1~6∶1,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於5∶1,發布一級預警。按照《預案》規定,當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下跌時,實施臨時收儲,以有效「託市」。國家層面發布過度下跌一級預警,中央和地方全面啟動收儲,中央臨時儲備規模由有關部門會商確定。
業內普遍認為,這有利於穩定養殖預期,使產能和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
豬肉價格走低原因何在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分析,進入臘月以後,豬肉的供應能力增幅超過了需求的增速,肉價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但是豬肉供應還有一個現象,進入春節既是豬肉消費的高峰期,同時也是毛豬集中出欄的高點,短時間內毛豬出欄量超過市場需求量,迫使養豬場降價促銷,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
據經濟日報分析,豬周期存在的首要原因在於豬肉特殊的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低而供給價格彈性較高。所謂需求價格彈性低,比如豬價上漲後,消費當然會減少,但選擇其他替代肉類的餘地有限、傾向不足,導致消費減幅遠小於價格漲幅。
由於消費習慣,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豬肉常年佔我國肉類消費的60%以上,即使在價格大幅上漲的年份,其佔比也僅下降幾個百分點。
同理,價格大幅下降以後,消費增幅也有限,加之凍肉儲備保質期短、最長為10個月,容易為進一步下跌埋下隱患。
所謂供給價格彈性高,指價格大幅漲跌後,養殖環節更容易反應過度,造成供給大幅波動。養殖場戶對接近成本線之後的波動特別敏感。因為超過成本之後漲價的部分都是利潤,跌破成本之後降價的部分都是虧損。地方養殖政策不穩定、自身生產周期長、重大動物疫病影響等因素更放大了這種效應。所謂養殖政策不穩定,一些地方用地政策搖擺,一些地方不鼓勵養豬。所謂生產周期長,由後備母豬到仔豬育肥出欄需要一年半,生產慣性大。而重大動物疫病不僅影響當期產量,更在一段時期裡讓養殖戶不敢養。上輪超級豬周期就起源於非洲豬瘟疫情。
未來豬價走勢幾何
1月12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於2023年豬肉價格走勢,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介紹,預計2023年價格波動幅度會比2022年小一些。
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春節假期已過,人們陸續返崗工作,餐飲行業消費相比春節假期旺季有所減少,而居民消費以春節前囤貨為主,總體來看下遊需求縮減。從供需角度來看,短時間內豬價無支撐,預計將偏弱震蕩。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近期消費不旺,產能尚且充足,豬價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的低價,預計將持續至4月份。
對於一季度以後的豬價走勢,目前尚未有一致觀點。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總體來看,短期生豬供給端壓力依舊偏大,雖然消費端改善跡象明顯,生豬價格大概率在一季度持續走低並維持成本線以下。二季度為生豬消費傳統淡季,二季度生豬價格或提升有限。
經濟日報分析,價格漲漲跌跌並不可怕,需要警惕的是短時劇烈波動。相對於事後調控,信息服務更重要,對穩定預期更有效、成本也更低。今後對生豬價格要堅持「調高」與「調低」並重,充分釋放信息和做好預警,以供應穩保價格穩,以價格穩促供應穩。
轉自:湖北日報綜合經濟日報、證券時報、中國經濟時報、國家統計局官網等
來源: 安徽交通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