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褒義詞後來變成貶義詞了(現在是一個貶義詞)
2023-04-18 01:05:48
拐彎抹角,現在是個貶義詞,可它的前身卻是個褒義詞,又是在哪裡誕生的?
文‖衡東詩勤
拐彎抹角,是從古建築中誕生的一個成語,說的是古人為了讓鄰居在路過自己的屋角不被剮蹭或受傷,就在建房子的屋角時專門做的一個拐角,方便鄰居們的通行,是一種謙讓美德,也是一個褒義詞,現在卻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如果我們現在到一些比較老的建築裡去走走,或者到一些比較老的小巷子裡去看看,就會發現路口或拐角處的屋角是圓的或者是沒有角,這就叫拐彎抹角!記得我第一次看到時很不解:一個好好的直角位置,怎麼要砌成這樣的呢?
在我八歲那年,爺爺帶著我去舅爺爺家拜年,舅爺爺家是在一條老街上,我到街上時,看到拐角處的屋角是弧形的,我看了很不解,於是問:「爺爺,這裡的屋角怎麼與我們家裡的不同?家裡的是直角,而這裡的怎麼是弧形的?」
爺爺笑了笑對我說:「這是古人的一種謙讓美德,叫做『拐彎抹角』,你看看這些街道比較窄,如果那個家裡抬一個壽棺,又或那個家裡抬一個花轎,很容易剮蹭到這些牆角,好事就變成了不好的事,所以主人就把牆角削了下來!」
我想了想,帶著一些疑問地對爺爺說:「哦!原來是這樣的啊!可是,要砌這樣的一個弧形出來,一般的工匠師傅是沒有這個手藝,而且還要多花上二三個工時,這樣多出來的工費是主人自己負責?還是有其他人替主人負擔呢?」
爺爺說:「誰都不會要別人負擔,這是歷史以來的規矩,也就多花二三個工時,錢也不多。否則,一個顯示他做人很小氣,二個顯示他沒有格局。而且古時候蓋房子是相互幫忙,就吃飯,沒有付工費的,也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
我又想了想說:「爺爺,這個牆角從下到上不是一個樣子,從路面到牆高3米的位置,牆角又突出來了,又成了一個直角,為什麼要這麼做?上下一個樣子不更好看嗎?而且路面的地基部分,也留下一個直角位置,這是為什麼?」
爺爺說:「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個『拐彎抹角』的上面和下面地基依然保留著直角,這個叫『上不讓天,下不讓地,中間讓的是一份和氣』,這是古人的智慧,告訴大家這個位置是我的、是有主人的,也告訴別人我是謙讓的人!」
謙讓做人,是古人為人處世的宗旨,我做人做事也一直是遵循禮讓三分,得到大家的好評!也從「拐彎抹角」的這個成語中知道了謙讓應有度,在謙讓之時要留下自己的底線,比如地基和上面的直角,這樣別人就懂你的底線!
從建築的角度上來看,「拐彎抹角」處需細心堆砌,既要保證整齊劃一,又要考慮協調美觀。而且這種設計是出於安全考慮,既可以防止稜角磕碰,又可以拓寬兩方行人視野,避免碰撞,充分體現了古代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
從道德方面看,上下留角是房主人表明地界的堅定立場,也是利他的處世態度,是「拐彎抹角」最完美的詮釋。堅定立場又有謙讓的風格,是強者讓利他人的外在表現。強者「達則兼濟天下」,也就實現了和氣生財的互利共贏。
拐彎抹角,本是一個褒義詞,現在卻成了一個貶義詞,意思指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行走。後來引申為說話、寫文章繞彎,不直截了當。比如元·秦簡夫《東堂老》:「轉彎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這裡就是指彎彎曲曲的道路。
拐彎抹角,現在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可惜了古人所建築的這一些美好的拐角,也可惜了古人的這一種謙讓的風格,也許古人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不好的、好的變成壞的,比如:「拐彎抹角」!
寫於湘南千年水鄉古鎮大浦
2022.9.11.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