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條根紮腳(荊條除了打孩子還能幹什麼)
2023-04-17 05:11:37 1
北方的山上荊條很多,隨便摘片葉子,揉搓一下聞聞,真香。
▲荊條
你知道「負荊請罪」的典故裡,廉頗肉袒負荊向藺相如請罪,背負的「荊」是什麼植物嗎?對了,就是荊條,在北方,它是當柴燒的大陸貨。
廉頗為什麼不背諸如柳條、皮鞭、帶刺的藤條之類,去向藺相如請罪呢?
古代荊條是拿來揍不聽話的小孩的。中國人自古都有「棍棒出孝子,荊條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孩子不打不成器。還有,中國人罵人最狠的一句話是:「都這把年紀了還像個小孩一樣不懂事。」所以廉頗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就等於把自己看成一個不明事理的小孩,讓藺相如教訓一頓。要知道,廉頗當時已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了,如此自甘受辱該有多大的勇氣啊。
▲荊條,葉子背面密被絨毛
古人打孩子的材料肯定不止荊條一種,火氣一上來,手邊有什麼操起來就打,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咬牙切齒跟現代父母應該是如出一轍的。
那古人為什麼獨獨選中荊條寫進教條了呢?我分析了幾個原因,首先因為荊條分布廣泛,容易獲取;再者就是荊條的枝條細瘦,打了皮疼肉痛的但不至於打出內傷,很長記性;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它的藥用價值,有消炎鎮痛的功效,即使打破了皮肉也不容易發炎。
孩子是自己的,不聽話教訓一下即可,既不能往死裡打,也不希望打了以後發炎潰爛要了小命。所以荊條就成了熊孩子家長的必備法器。
荊條是一種灌木,除了能打孩子、能當柴燒,真的派不了大用場,因為它成不了材,「千年鋸不成板,萬年架不得橋」。
荊條雖做不了棟梁之材,但它是有用之材。並不是所有樹木的使命都是長成參天大樹做棟梁的,成不了大材的荊條,照樣很受老百姓喜愛。
▲荊條
它的莖葉極香,是天然的蚊香。山裡人家喜歡用荊條做籬笆,夏天荊條開花了,滿院都是香香的紫色小花,吸引蜜蜂前來,釀出的荊條蜜有天然的藥香;到了傍晚,折幾枝荊條,弄點乾柴引燃,在香菸繚繞中蚊子逃之夭夭;到秋天了,枝條可以長到二米長,則收割下來,用來編筐,用荊條編的筐當然就叫荊條筐。
荊條的莖皮葉果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被蚊蟲叮咬了,用花、果或葉子的汁液塗抹,止癢效果好。據說在野外為防蚊蟲叮咬,可以折一枝連枝帶葉的荊條,時不時往身上甩幾下,蚊子就不敢親近你了,夏天遊山玩水,這招可以試試。
荊條是北方山上很常見的植物,在南方的山上常見的則是黃荊。荊條是黃荊的變種,它們差不多是同一種植物。因為分布地域不同,形態就有了差異。
黃荊和荊條一樣,也成不了大材,但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黃荊在我的家鄉山上很多,莖葉極香,我很喜歡這種香氣。
▲黃荊
在網上翻看荊條、黃荊的資料,看到了荊瀝,就是用火烤黃荊枝條流出的液汁,收集起來是一種很好的藥材。荊瀝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口服,可外用,還可以當做眼藥水滴眼,這些在醫書上都有記載。
我頓時來了興趣,我從事的是眼科,對臨床上對角膜炎的無奈深有感觸。普通的結膜炎用眼藥水治療效果一般都不錯,但是遇到角膜炎,則往往手心冒汗,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太難判斷了,藥用的不對,毛病越看越重,最壞的結果可能不得不角膜移植。
植物的新鮮汁液處理簡單傷口,我已經屢試不爽,沒有一次化膿感染,癒合都很快,說明這些植物汁液兼有消炎和修復的功能。要是用植物汁液製成眼液,不管細菌病毒還是真菌都能對付,豈不是很好的事情。當然,這種"偏方"只能自己或家人用,給病人用是不合適的,道理你懂的。
▲黃荊
用普通的方法提取黃荊的汁液,有兩種途徑,一是煎煮,有效成分肯定會遭到破壞;二是搗爛取汁,或榨汁,用鮮嫩莖葉,但榨出的汁液會很快氧化失效,如果你親手榨過橘子汁或蘋果汁就知道了,鮮榨的果汁放不了多久顏色口感就會發生變化。還有過濾也是個問題,我不知道用普通紗布過濾行不行,算了,在有效成分丟失上已經否決了,就不用傷這個腦筋了。
那麼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取荊瀝了。這種方法相比較前面兩種方法,優點很多,也不存在過濾和因過濾遭到雜菌汙染的問題。
▲黃荊
我曾經就荊瀝治療眼病請教過江西的一位名老中醫,老先生說這是可行的,但他太強調新鮮和無菌概念,說荊瀝滴下來後最好直接滴到眼裡。我覺得這是做不到的,總不能讓病人躺在下面接吧,再說了,剛滴下來的荊瀝會不會很燙啊。所以我認為他肯定沒有試過。
我決定有機會自己操作一下,收集的荊瀝我會加點防腐劑保存起來。防腐劑是幾年前買的,食品裡常添加的山梨酸鉀,給我媽醃鹹菜封口用的。
又一個周末了,回家看看爸媽,順便刷一下山。
▲我媽在摘菜,近處是我家的甘蔗地
刷山中特地跑去看了豬毛蒿,早春的時候我在那兒見過。早春的豬毛蒿還沒有長開,渾身長滿銀白色的柔毛,我以為是茵陳蒿,特地掐了點莖葉聞聞,似乎沒聞到什麼香味。不管是茵陳蒿還是豬毛蒿都不可能沒有香味的,這次我要再次驗證一下,它到底有沒有香味,再看看它長大以後的植株形態,判斷它是豬毛蒿還是茵陳蒿。後來摘了莖葉聞了很香,再結合它的形態,認定是豬毛蒿,再後來查浙江植物志,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
▲豬毛蒿,幼苗是中藥茵陳的原材料
在長有豬毛蒿的山坡上就有很多黃荊,我挑選一些直一點的枝條,把它們折成尺把長,粗粗細細十幾根帶回家。
資料上說放在瓦片上架火上烤,我沒有瓦片,也嫌麻煩,將就著直接架在煤氣灶上烤,只是離得高一些,火關小一些,但這樣做很容易外焰把荊枝燒著。
折騰了半天,也沒收集到一滴完整的荊瀝,很多事情都這樣,想想很容易,但往往敗在細節上。不過也摸明白了幾點:往年的樹枝太幹了,不出水,只有當年抽出的嫩枝才會出水;樹枝不能手摺,要用刀裁,截面越平整越好,不然荊瀝都滯留在參差不齊的折口處,滴不下來;直接烤容易燒著,還是照書上寫的做比較好,我沒有瓦片,我覺得用盤子代替瓦片,放在盤子上應該也可以。
好了,第一次取荊瀝以失敗告終,只獲取了點經驗,不過,挺有意思的。下次我要再試試,按原始的方法來,能收集個幾毫升我就心滿意足了,黃荊山上有的是。我喜歡這個過程,至於能不能派上用場倒在其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