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機遇難者好久沒回家(我在贛州出差江西墜機事故遇難者的人生訣別)
2023-05-08 05:56:04 1
極目新聞3月3日訊(記者餘淵 發自江西吉安)就在飛機墜毀前的幾個小時,羅女士還通過微信和兒子聊了天,兩人幸福討論著,要給即將迎來9歲生日的大寶,送一雙滑冰鞋。
然而,最後收到的那一句「我在贛州出差」,卻成了兒子的人生訣別。
3月1日下午,一架執行人工增雨作業任務的飛機,在江西吉安境內墜毀,機上5人不幸全部遇難,遇難5人中其中1人來自江西省氣象局(詳見極目新聞此前連續報導)。
昨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江西吉安獨家採訪了其中一名遇難者的父母。
殘骸
支離破碎的飛機殘骸,混在磚塊和碎石堆中散落一地。
昨日,吉安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由於部分飛機殘骸需要做切割處理,目前現場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之中。與此同時,5名遇難者的家屬均已趕到吉安,他們已安排了部分有需求的家屬,前往事發現場。
跨過封鎖線,在政府部門的陪同下,彭先生於前日下午趕赴墜機地吉安縣浬田鎮上湖村——那是他兒子生前最後停留的地方。
原本紅色的磚牆被大火燒得漆黑,一棟民房的房頂被整個砸穿,鋼筋裸露在空氣中……環顧四周,彭先生能夠想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兒子和其他4名同乘人員,遭遇了怎樣的苦難。
吉安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回憶,事發當天他和其他20多名同事趕到墜機地時,現場火勢很大。當時除了他們,吉安市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以及森林消防救援大隊都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大家第一步做的就是滅火。
控制了火勢,救援人員很快找到飛機殘骸,以及5名遇難人員的遺體,目前遺體已被妥善保管,正進行DNA比對工作。
「就這一個獨生子,能不心痛嗎?」彭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兒子今年39歲,是四川德陽人。2006年,兒子從成都一所大學畢業後,便被分配到了江西贛州氣象部門。大約兩年後,兒子被調往南昌,進入江西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工作。
失約
一向及時回復手機消息的兒子,在3月1日那天失約了。
在留下一句「我在贛州出差」,以及一個「好」字之後,手機那頭便再無音信。
羅女士說,因為3月7日就要迎來孫子的9歲生日,當時她和兒子正在商量給孫子買滑冰鞋做生日禮物的事情。
母子兩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3月1日事發當天中午12時許,羅女士發消息稱「鞋子要得不,好收穫了」,兒子回消息:「你問一哈他(商家)調大小那個只能到36碼,調不到38碼呢」。
隨後,兒子又發消息稱「我在贛州出差」,羅女士則稱「他(商家)說晚上給我發個調整的視頻」。12時19分,兒子最後回了一個「好」字,此後便再未回消息。
一直等到晚上9點,羅女士給兒子發去了滑冰鞋的調整視頻,卻遲遲沒能等來兒子的回應。隨後兒媳打來的一通電話,讓她如墜冰窟。
羅女士說,當時聽到飛機墜毀的消息,她根本不敢也不願意相信。趕到江西吉安後,她也沒去墜機地浬田鎮上湖村,而是讓丈夫代替她去了。「我怕我看到那樣的現場,會承受不了。」
風險
「兒媳和兒子是大學同學,如今也在江西省氣象局,是天氣預報部門的。」彭先生說。
在母親羅女士眼中,兒子和兒媳有著一份體面的工作,這讓她和丈夫感到驕傲,但她也深知,兒子所在的工作崗位是有著一定危險性的。
羅女士清楚記得,2012年正月十五那天,儘管兒媳懷著身孕,但兒子還是義無反顧地坐上了飛機執勤。就在執勤過程中,意外出現了,飛機故障信號燈突然亮起,緊急情況下為避免起火等情況的出現,指揮人員要求飛機在空中盤旋,等到油量耗盡後,再慢慢下降。「那一次有驚無險,飛機最終成功降落。」
一名氣象專家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人工增雨作業經常在臨界氣象條件下組織飛行,除天氣條件差之外,作業飛機還需搭載一些外掛設備,外形與原型機相比有較大改變,需在過冷水豐富的結冰環境下飛行,飛機的巡航速度、失速特性、爬升率、升限和載重負荷等與飛機手冊相比有顯著改變。
「人工增雨飛機需要入雲飛行,相對運輸航空來說,飛行性能低、飛行氣象條件複雜、飛行難度更大、作業安全風險更高。」 該專家稱,人工增雨飛機作業前要向民航管理部門報備,機艙內至少需要5位工作人員。一般飛機在2000米到4000米左右的高空進行作業,而進行作業的雲團必須得含水量充足才能催發出雨。飛機將燃燒的碘化銀投入雲層後,會盤旋作業的雲團十幾分鐘,觀察雲團的顏色,如果雲團變烏、變黑就是作業成功了,即將降雨。
有網友問,如果飛機上配備有降落傘,5位遇難者是不是有生還的希望?一名從事跳傘運動多年的專業運動員介紹,空中國王350ER屬於通航飛機,一般這種飛機是不配備降落傘的。一方面,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執行跳傘任務;另一方面,該飛機作業時的高度也無法完成跳傘。
昨日,吉安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關於事故原因,目前調查組仍在依法開展事件調查。
極目新聞有獎徵集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將奉酬謝。報料微信請關注:ctdsbgfwx,24小時新聞熱線:(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