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自如進退有度深度好文(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有始有終)
2023-04-27 17:09:43 1
感謝茫茫人海能與你相遇》》》點擊上方關注《《《
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有始有終,是做人的兩條底線。有了這兩條線,我們才能守住本心,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容的姿態,堅定的神態,為過好這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做人乾淨,正氣存身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居官三十五年,做人做官一直乾乾淨淨,正氣存身,不貪私利,將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間,深為後人稱頌。
當時,官場腐敗,賄賂公行。尤其是明英宗即位後太監王振把持朝政,勾結內外貪官汙吏,擅作威福,大臣進京,必須饋送重金厚禮,否則後果難堪。然而于謙一身正氣,絕不隨波逐流。他每次進京,只帶隨身行裝。
好心人怕他遭殃,勸說:「你不帶金銀入京,也應帶點土特產品送一送啊!」
他舉起袖子笑笑說:「我帶有兩袖清風!」
于謙遭誣諂被殺,抄家時,竟「家無餘資」。抄家者見正屋緊閉,還上了鎖,認為必是錢財藏其內,打開一看,原來珍藏的都是當初景帝賜給他的袍服、劍器,封識記載分明,一絲未動,見者無不淚下。
《明史》讚揚于謙說:「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恤。公論久而後定,信夫。」
不管世道如何黑暗,始終堅守內心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光明,這叫乾乾淨淨做人;無論取得怎樣的榮耀,始終謙虛低調,不自認高人一等,更不去飛揚跋扈、盛氣凌人,這叫乾乾淨淨做人。
《菜根譚》中說:「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做人乾乾淨淨,才能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自然將「浩然之氣」存於身,如孟子所言:「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做人乾淨,不怕惡人磨
世上難免有小人、惡人,難免有損人利己的人,還有損人不利己的人,我們難免會受委屈,受到打擊和折磨。但若你做人乾淨,光明正大,自然不怕惡人磨。
傳說龐涓和孫臏都是鬼谷子的門生,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出仕後成為魏國名將,但龐涓忌憚孫臏的才幹,為打擊孫臏,龐涓先將孫臏請到魏國,再故意施展陰謀詭計陷害孫臏,弄斷了孫臏的雙足,還在其臉上刻上字。
龐涓認為這樣就可以毀掉孫臏,但事實正好相反。齊國使者出使魏國,孫臏秘密拜見使者,齊國使者偷偷將孫臏帶回齊國。齊國大將田忌奉孫臏為上賓,並向齊威王舉薦孫臏。齊威王向孫臏諮詢軍事知識,了解到孫臏確實有真才實學,起用孫臏為軍師參謀之職。
後來,魏國圍攻韓國,韓國節節敗退,便向齊國求助。齊國採用孫臏的計策,一路假裝敗退,並且將鍋灶的數量不斷減少,讓自大的龐涓以為勝利就在眼前,於是輕軍冒進,結果中了孫臏的圈套,很多士兵被齊軍的弓弩射殺。龐涓這個自私的小人,自知在劫難逃,只有自殺身亡。
《華嚴經》中佛言:「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觀歷史不難發現,那些陰奉陽違,兩面三刀,踩著別人往上爬的人,一時或許能得到些許利益。但是,終歸有一天行跡會敗露,遭世人遺棄,受世人唾罵。
走正道,乾乾淨淨做人,必將不懼怕任何小人,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做事有始終,方得成功
《荀子·修身》中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句話告訴我們:道路雖近,不走就不能到達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成功往往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公元前139年,繼位不久的漢武帝下決心要除去北面大患匈奴,於是制定了聯合大月氏共剿匈奴的計劃,並下詔令公開招募能擔任出使重任的人才。25歲的張騫毅然決然地走進了未央宮,朝堂之上,他從漢武帝的手中接過詔令,許諾「定不辱使命」。
可還未來得及出河西走廊,張騫一行全部被匈奴所俘。張騫被軟禁了。這一軟禁,就是整整的十年。為收服張騫,匈奴人贈他錢財美人,逼他娶親,威逼利誘,企圖將他匈奴化……
終於,在這第十一個年頭裡,張騫在經過周密的計劃後,逃了出來。好不容易逃出來的張騫沒有選擇返途,而是繼續西行。張騫一路西行,走到大宛、大夏、康居、大月氏,了解和收集了當地的風俗民情、資源情況,一年多後返程,時隔十三年後,重回故鄉。
從去時的一百多人到回來時的三人,這一路可謂歷盡千辛。但張騫的心裡只想著「君恩未得報,何論身命傾」。
生活中處處有挑戰,碰到一點挫折就退縮,遇到一點批評就舉手投降說自己不行,這樣的人什麼事也成不了。所以老子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只有「慎終如始,則無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