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的植物人值不值得救(不給植物人餵飯)
2023-04-27 21:18:58 2
氣切的植物人值不值得救?清明期間與友人相聚,一位王姓長者向大家展示他新修訂的遺囑,除了不發訃告、不搞向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等這些年遺囑中常見的幾點,有一條讓人少見多怪:要是我成為植物人或兩個月不能從昏迷中醒過來,請不要給我餵食或補充營養,讓生命慢慢離去,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氣切的植物人值不值得救?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氣切的植物人值不值得救
清明期間與友人相聚,一位王姓長者向大家展示他新修訂的遺囑,除了不發訃告、不搞向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等這些年遺囑中常見的幾點,有一條讓人少見多怪:要是我成為植物人或兩個月不能從昏迷中醒過來,請不要給我餵食或補充營養,讓生命慢慢離去。
老先生加這麼一條,大概是有感而發。他所在的百十人的單位,近十幾年就出現過5 個植物人,活三五年不等,最長的已十幾年了,還在。這些不幸者的不幸,於公,白白耗費醫療資源;於家人,拖累可謂沉重。有一家的女兒,一天兩餐將肉類、蔬菜、水果、牛奶等打成糊狀,送去醫院給昏迷中的母親「鼻飼」,幾年如一日。
特別要說的是,植物人患者更無尊嚴可言。單位領導老趙去看望一位住院的女同事,正碰上醫護人員給患者洗澡,只見一位男性護理員將她赤裸著翻過來翻過去,用刷子刷,用水衝。想到這位女士沒病前是何等高雅、體面、自愛,老趙忍不住上前質問人家,怎麼能這樣子,也該男女有別吧?對方回復:這是個力氣活,女護工幹不動。老趙說,此事讓他難受了好幾天,至今還瞞著她的子女。
國人壽命的延長,以及心腦心管病患者的增多,導致植物人數量猛增,有人估計每年出現10萬。於是,幾個朋友開始討論。第一個問題:對這些精神意識已不在現世的特殊患者,該不該利用外力讓他們這麼不幸地活著?一致認為「不該」。第二個問題:像老王這樣的遺囑能不能得到執行?有的說「不能」,因為放棄給病人餵食,有些像安樂死,而安樂死在我國是非法的。有的人認為「能」,理由是,安樂死是通過藥物奪去一個痛苦不堪但活生生的生命,不給植物人餵食是讓意識已脫離軀體的人自然進入另一個世界。二者有很大差異,不能等量齊觀。
受樂說生忌說死的傳統觀念影響,直到上世紀的年代,對安樂死的討論才在我國展開。實施更是阻力重重,「好死不如賴活著」,是其一,更大的障礙來自法律和倫理方面,擔心這可能使國家保障國民生命安全的現代文明精神受到踐踏。多種因素疊加,使安樂死在我國很難推行,現狀是舉步維艱,停滯不前。當然也有安樂死的事例。1986年,陝西省青年王明成不忍看到母親被晚期癌症折磨得死去活來,便說服一位醫生給母親實施安樂死。結果他和醫生被判入獄,5年後才被「無罪釋放」。事隔17年,胃癌晚期的王明成一再懇求安樂死遭拒,骨瘦如柴的他,在痛苦絕望中死去。令人唏噓。
關於安樂死,不久前歐洲出現一個案例。一位事業有成的英國人,57歲時患上運動神經元病,醫生告訴他,這種病會使患者全身肌肉不斷萎縮,慢慢地,手腳無力,行動不便,呼吸和吞咽困難,最後飢餓窒息而死。病人最長活不過兩年。一年後,這位患者出現嚴重症狀。他決心安樂死,含笑離開這個世界。但在英國安樂死不合法,他便與瑞士一家醫院聯繫,經過測試驗證,他符合接受安樂死的條件。兩個月前,其安樂死的全過程向全球直播。有個細節很重要:醫生將針頭扎進他的手臂,他自己按下開關,藥水緩緩進入體內,4分鐘後他真的微笑著閉上雙眼。是他自已動手結束自已的生命,死得無痛苦,有尊嚴,令很多飽受疼痛折磨的病人人心往之。這對於打開安樂死在我國難推行這個死結,或許具有啟迪作用。
實際上,安樂死在我國有很大需求。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死亡人數約1000萬,其中1/10的人是在極度痛苦中死去的,他們中很多人乞求過安樂死。大家希望別把不給植物人餵食歸為安樂死,為安樂死的推行打開一個缺口。讓更多人的生死達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描述的境界: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勞木)
責編:勞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