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是世界紀錄嗎(今天6月27日7年前)
2023-05-10 05:24:45 2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標誌我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在蛟龍號順利交付之後,從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下潛至7000米,說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誌著我國深海潛水器成為海洋科學考察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
從2013年起,蛟龍號正式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2017年,當地時間6月13日,蛟龍號順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後一潛,標誌著試驗性應用航次全部下潛任務圓滿完成。
作為我國正在應用的唯一一艘能夠下潛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探索深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剩餘864字
1971年6月27日,我國第一艘兩萬噸級貨輪——「長風」號在上海下水。「長風號」是江南造船廠為上海海運局設計建造散貨船,總長175米,排水量28419.81噸,載重量21890.1噸。
1975年6月27日,鄧小平視察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工程。總廠基本建設共分3期工程進行。1979年6月27日,上海石化總廠一期竣工驗收。一期工程建設始於1972年,由國家撥款21.87億元,是我國第一批從國外引進化工化纖生產裝置和技術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全國各省市20萬餘人參加了建設大會戰。1992年,總廠建成後,成為了我國當時最大的油、化、纖、塑並舉的石油化工生產企業。
1986年6月27日,上海市食品進出口分公司首次與臺灣漁民委託的港商接觸,籤訂30噸鮮鯧魚銷售合同。
1987年6月27日,中國雷射核聚變研究的大型工程多功率雷射實驗裝置在上海建成。
1992年6月27日,上海第一家科技人員自籌資金創辦的科技經濟機構——上科實驗研究所成立。
1959年6月27日,中國運動員王建業、郭榮廉、劉加林在成都打破男子1000米日間三人集體定點跳傘世界紀錄。
1981年6月27日—29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建國後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確總結,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
2004年6月27日,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在北京舉行。在當時,我國已批准建立了85個國家地質公園。
1950年6月27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幹涉朝鮮內戰,支持首先發動進攻;並宣布以海軍控制臺灣,第七艦隊開赴臺灣海峽。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秘書長賴伊,指出美國總統的聲明以及美國海軍的行動是對中國的侵略。
1954年6月27日,奧布寧斯克核電站建成。這是蘇聯建成的第一個核電站,利用鈾原子核分裂能量開動工業用渦輪機,裝機容量為5000KW。奧布寧斯克核電站安全運行了近50年後,在2002年4月正式關閉,並改建為一座核能博物館。
1970年6月27日,美國首次使用新式「C·5銀河」運輸機。這一型飛機於1968年試飛成功,採用渦扇發動機,可在野戰機場起落,無需地面輔助設施的支援,能快速裝卸大型裝備和武器等,成為戰後用途廣泛的一種戰術軍用運輸機。
欄目主編:周揚清 文字編輯:周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