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石的價值到底在哪裡(玩了這麼久的觀賞石)
2023-05-10 03:24:00 1
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作為大自然的美石珍品,巖石、礦物、古生物和「天外來客」等,均有可能成為座上賓,業內人士稱之為「觀賞石」。它們自古以來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蘊藏著豐富的自然奧秘和人文積澱,深受中華民族的喜愛。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按照巖石和礦物成分,觀賞石可以劃分為寶石、玉石、彩石, 衍生出觀賞礦物和觀賞化石;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按照產地及特點,可以劃分為地名石、 形象石、紋理石、文化石和景觀石。
第一類 寶 石
「寶石」乃珍稀貴重天然石質物體的總稱。凡色澤豔麗、硬度偏高、產出稀少、能製成首飾或工藝裝飾品的礦物和巖石,均可視為廣義上的寶石 (可包括玉石、彩石和有機寶石——珍 珠、珊瑚、琥珀);狹義寶石專指用於製作貴重首飾的礦物單晶體,多數透明,硬度在 7 以上,經過琢磨,美妙非凡。例如:金剛石 ( 鑽石 )、紅寶石、藍寶石、綠柱石 (祖母綠),等等。
第二類 玉 石
「玉石」泛指自然界產出的色質俱佳、軟硬適中,硬度一般為 4 ~ 7 度,經過琢磨、雕刻後,可以成為首飾或工藝品的礦物集合體。傳統之玉石 (真玉), 是指具有色澤素雅、質地細膩、晶瑩潤軔、具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的美石。例如:翡翠、 和田玉、南陽玉、岫巖玉,等等。
第三類 彩 石
「彩石」是指顏色鮮豔、光澤柔和、質地細潤、 賞心悅目但硬度偏低(4度以下)的巖石。彩石的個性鮮明,是組成觀賞石的多種礦物成分及含量多寡的外化反映。赤橙黃綠青藍紫加上黑白二色, 構成單色、雙色、複合色,輔以深淺不同的色調, 常常是千石千種。例如:昌化石、巴林石,等等。
第四類 觀賞礦物
「觀賞礦物」即通常所說的礦物晶體,又稱「晶體石」,是具有格子構造的固體。它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天然 單質或化合物。常常具有特定的外貌(結晶習性),色彩豔麗, 晶形獨特,百看不厭,適宜珍藏。例如:自然金、辰砂、輝銻礦、藍銅礦、菱錳礦,等等。
第五類 觀賞化石
「觀賞化石」指形態優美、色澤可人、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或收藏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它是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保存於地層中的已經石化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例如:三葉蟲、江漢魚、螺螄、菊石、海百合、貴州龍、恐龍蛋、猛獁 象等化石。
第六類 地名石
「地名石」因地而得名,是從古至今廣為流傳的一大類觀賞石。「地以石而名,石以地得名」,例如:靈璧石 、太湖石 、英德石 、崑山石等,得到社會廣泛認同。改革開放以來,新石種不斷湧現。以地名為主的品牌名石產地,有的已被中國觀 賞石協會冠名為「觀賞石之鄉」或「觀賞石基地」。
第七類 形象石
「形象石」又稱象形石,通常是指形象奇特、千姿百態,或具象或抽象、意境深遠的觀賞石。1921年 3 月, 中國地質學會第一任會長章鴻釗先生在《石雅》中率先提出「形象石」:「天之生物,各賦其形,形不賅體,乃傳其象」。按照命名優先原則,用「形象石」替代「造型石」,既可避開人「造」歧意,又能體現自然之美,常從三維觀賞。例如:人物石、動物石、鐘乳石、佳餚石,等等。
第八類 紋理石
「紋理石」是天然物質經過理化作用而發生流動、重組、結晶的結果。它以其清純、美麗的紋理或層理圖案吸引賞石者,常從畫面角度欣賞。其美在似與不似、形似與神似之間。有些石體的紋理未能盡顯本色,需要適當加工,即可獲得良 好的觀賞效果。例如:雨花石、菊花石、畫面石、國畫石、千層石,等等。
第九類 文化石
「文化石」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活動及其成果在石體中的反映。其色澤鮮明、紋理豐富、質地優良、風格各異。自古以來,在中華民族裡,欣賞者眾。例如:文字石、制硯石、印章石、紀念石,等等。
第十類 景觀石
「景觀石」是指某地域具有景色獨特、自然美麗、可供 觀賞、無法搬運的奇峰異石。它既有生動傳神、充滿情感的形象和畫面,又能為我們帶來視覺的藝術享受。像在有的風景區見到的:飛來石、女神峰、閨門迎賓、母子偕遊、長島之帆、女王之首、巴丹吉林沙漠、納木錯的「哨兵」,等等。
在十大類觀賞石中,排除了人造觀賞石(如人造寶石),因為它們可以複製,缺乏唯一性。有的觀賞石雖經切割、打磨、拋光(如國畫石),但只要保持唯一性、不是複製品,仍可留在觀賞石行列。
參考文獻:謝延淦,許濤.觀賞石的類別與品鑑秘訣[J].國土資源科普與文化,2016,(2):3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