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差的詩十首(這首失傳千年的詩)
2023-05-25 16:49:18 4
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乾寧進士,官至右補闕,後入蜀為王建書記。王建稱帝後,韋莊為宰相,卒於蜀。
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心儀杜甫,寓蜀時重建草堂,且以「浣花」命名自己的文集。
他生活於晚唐五代的動蕩時期,飽受戰亂之苦。中年到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於戰亂,親自目睹了黃巢的軍隊佔領長安後造成的社會震蕩,創造了長篇敘事詩《秦婦吟》,來記錄這場戰亂。
《秦婦吟》在當時廣為流傳,並被制為幛子懸掛;作者韋莊被呼為「秦婦吟秀才」,與被稱為「長恨歌主」的白居易共傳佳話。由於政治避忌的緣故,韋莊本人晚年即諱言此詩,「他日撰家戒,內不許垂《秦婦吟》幛子,以此止謗」(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韋莊《浣花集》及後人所編《全唐詩》均不收此詩,因此《秦婦吟》失傳了千餘年。
《秦婦吟》寫本
二十世紀初,王道士發現敦煌藏經洞,《秦婦吟》一詩得以重見天日。據北京大學田衛衛統計,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秦婦吟》寫本共有11件,由14個編號組成,共含19件殘片,有卷子、冊子等形式(《敦煌寫本新探——文本概觀與分析》)。其中年代最早的為伯三三八一,卷末題曰:「天復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學仕張龜寫。」天復五年即天佑二年(905)。
王國維、羅振玉在20世紀二十年代初首先辨明了《秦婦吟》寫本並刊布校錄本,繼而掀起研究熱潮。
《秦婦吟》全詩七言二百三十八句,共一千六百六十六字,在唐詩中堪稱長篇巨製。俞平伯稱其:「不僅超出韋莊《浣花集》中所有的詩,在三唐歌行中亦為不二之作。」
周嘯天則認為:「此詩在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長恨歌》之後,為唐代敘事詩樹起了第三座豐碑。」
全詩假託一位被黃巢軍俘虜的婦女的自述,敘述黃巢軍攻入長安前後的情景。詩人將史筆與詩情融於一氣呵成的詩句中,展現了黃巢佔領長安等重要的歷史畫面,較真實地反映了晚唐時代的社會風貌。
敦煌第156窟(晚唐)南壁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之一
秦婦吟
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借問女郎何處來?含嚬欲語聲先咽。
回頭斂袂謝行人,喪亂漂淪何堪說!
三年陷賊留秦地,依稀記得秦中事。
君能為妾解金鞍,妾亦與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臘月五,正閉金籠教鸚鵡。
斜開鸞鏡懶梳頭,閒憑雕欄慵不語。
忽看門外起紅塵,已見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倉皇,朝士歸來尚疑誤。
是時四面官軍入,擬向潼關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盡道賊軍來未及。
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痴似醉。
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扶羸攜幼競相呼,上屋緣牆不知次。
南鄰走入北鄰藏,東鄰走向西鄰避;
北鄰諸婦鹹相湊,戶外崩騰如走獸。
轟轟崐崐乾坤動,萬馬雷聲從地湧。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煙烘烔。
日輪西下寒光白,上帝無言空脈脈。
陰雲暈氣若重圍,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氣潛隨帝座移,妖光暗射臺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
舞伎歌姬盡暗損,嬰兒稚女皆生棄。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
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
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
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妝成只對鏡中春,年幼不知門外事。
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
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
瑠瓈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解雲鬟拭眉綠。
已聞擊託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
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回梯梯又摧。
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屍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鋸,不敢踟躕久回顧。
旋梳蟬鬢逐軍行,強展蛾眉出門去。
舊裡從茲不得歸,六親自此無尋處。
一從陷賊經三載,終日驚憂心膽碎。
夜臥千重劍戟圍,朝餐一味人肝膾。
鴛幃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
蓬頭面垢狵眉赤,幾轉橫波看不得。
衣裳顛倒言語異,面上誇功雕作字。
柏臺多士盡狐精,蘭省諸郎皆鼠魅。
還將短髮戴華簪,不脫朝衣纏繡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魚為兩史。
朝聞奏對入朝堂,暮見喧呼來酒市。
一朝五鼓人驚起,呼嘯喧爭如竊語。
夜來探馬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裡,朝若來兮暮應至。
兇徒馬上暗吞聲,女伴閨中潛生喜。
皆言冤憤此時銷,必謂妖徒今日死。
逡巡走馬傳聲急,又道官軍全陣入;
大彭小彭相顧憂,二郎四郎抱鞍泣。
沉沉數日無消息,必謂軍前已銜璧;
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
四面從茲多厄束,一鬥黃金一升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
六軍門外倚殭屍,七架營中填餓殍。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
採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悽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來時曉出城東陌,城外風煙如塞色。
路旁時見遊奕軍,坡下寂無迎送客。
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鎖驪山金翠滅。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牆匡月。
明朝曉至三峰路,百萬人家無一戶。
破落田園但有蒿,催殘竹樹皆無主。
路旁試問金天神,金天無語愁於人。
廟前古柏有殘枿,殿上金爐生暗塵。
一從狂寇陷中國,天地晦冥風雨黑;
案前神水咒不成,壁上陰兵驅不得。
閒日徒歆奠饗恩,危時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
寰中簫管不曾聞,筵上犧牲無處覓。
旋教魘鬼傍鄉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妾聞此語愁更愁,天遣時災非自由。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前年又出楊震關,舉頭雲際見荊山。
如從地府到人間,頓覺時清天地閒。
陝州主帥忠且貞,不動幹戈唯守城。
蒲津主帥能戢兵,千裡晏然無戈聲。
朝攜寶貨無人問,夜插金釵唯獨行。
明朝又過新安東,路上乞漿逢一翁。
蒼蒼面帶苔蘚色,隱隱身藏蓬荻中。
問翁本是何鄉曲?底是寒天霜露宿?
老翁蹔起欲陳辭,卻坐支頤仰天哭。
鄉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
歲種良田二百廛,年輸戶稅三千萬。
小姑慣織褐絁袍,中婦能炊紅黍飯。
千間倉兮萬絲箱,黃巢過後猶殘半。
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風吹白虎。
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卷土。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
朝飢山上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
妾聞此父傷心語,竟日闌幹淚如雨。
出門唯見亂梟鳴,更欲東奔何處所?
仍聞汴路舟車絕,又道彭門自相殺;
野色徒銷戰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
適聞有客金陵至,見說江南風景異。
自從大寇犯中原,戎馬不曾生四鄙;
誅鋤竊盜若神功,惠愛生靈如赤子。
城壕固護教金湯,賦稅如雲送軍壘。
奈何四海盡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
願君舉棹東復東,詠此長歌獻相公。
【賞析】
全詩共分五大段。首段自「中和癸卯春三月」至「妾亦與君停玉趾」,敘詩人與一位從長安東奔洛陽的婦人(即秦婦)於途中相遇,為全詩引子;二段自「前年庚子臘月五」至「六親自此無尋處」,為秦婦追憶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前後的情事;三段自「一從陷賊經三載」至「天街踏盡公卿骨」,寫秦婦在圍城義軍中三載怵目驚心的種種見聞;四段自「來時曉出城東陌」至「河津半是冤人血」,寫秦婦東奔途中所見所聞所感;末段自「適聞有客金陵至」至「詠此長歌獻相公」,通過道聽途說,對相對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線希望,為全詩結尾。
敦煌第45窟(盛唐) 南壁觀音經編中遇盜、監獄圖
韋莊能寫出如此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巨作,誠非偶然。他早歲即與老詩人白居易同寓下邽,可能受到白氏濡染;又心儀杜甫,寓蜀時重建草堂,且以「浣花」命集。《秦婦吟》一詩正體現了杜甫、白居易兩大現實主義詩人對作者的影響,在藝術上且有青出於藍之處。杜甫沒有這種七言長篇史詩,惟白居易《長恨歌》可以譬之。但《長恨歌》浪漫主義傾向較顯著,只集中表現兩個主人公愛的悲歡離合。《秦婦吟》純乎寫實,其椽筆馳騖所及,時間跨度達兩三年之久,空間範圍兼及東、西兩京,所寫為歷史的滄桑巨變。舉凡乾坤之反覆,階級之升降,人民之塗炭,靡不見於詩中。如此宏偉壯麗的畫面,元、白亦不能有,惟杜甫(五言古體)有之。但杜詩長篇多政論,兼及抒情。《秦婦吟》則較近於純小說的創作手法,諸如秦婦形象的塑造,農民軍入城的鋪陳描寫,金天神的虛構,新安老翁的形容……都是如此。這比較杜甫敘事詩,可以說是更進一步了。在具體細節的刻畫上,詩人摹寫現實的本領也是強有力的。如從「忽看門外紅塵起」到「下馬入門痴似醉」一節,通過街談巷議的情景和一個官人的倉皇舉止,將黃巢軍入長安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和由此引起的社會震動,描繪得十分逼真。戰爭本身是殘酷的,尤其在古代戰爭中,婦女往往被作為一種特殊戰利品,而遭到非人的待遇。所謂「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漢蔡琰《悲憤詩》)。《秦婦吟》不但直接通過一個婦女的遭遇來展示戰亂風雲,而且還用大量篇幅以秦婦聲口畢述諸鄰女伴種種不幸,畫出大亂中長安女子群像,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其中「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二句,通過貴家少婦的生活不變,「路上乞漿逢一翁」一段,通過因破落而被骨肉遺棄的富家翁的遭遇,使人對當時動亂世情窺斑見豹。後文「還將短髮戴華簪」數句雖屬漫畫筆墨,又足見農民將領迷戀富貴安樂,得意忘形,鬧劇中有足悲者。從「昨日官軍收赤水」到「又道官軍悉敗績」十數句,既見農民軍鬥爭之艱難頑強,又見其志氣實力之日漸衰竭……凡此刻畫處,皆力透紙背;描摹處,皆情態畢見。沒有十分的藝術功力,焉足辦此。
敦煌第320窟(盛唐) 南壁說法圖內雙飛天
《秦婦吟》還著重環境氣氛的創造。從「長安寂寂今何有」到「天街踏盡公卿骨」十二句,寫兵燹後的長安被破壞無遺的狀況,從坊市到宮室,從樹木到建築,曲曲道來,纖毫畢見,其筆力似在白居易《長恨歌》、元稹《連昌宮詞》描寫安史之亂導致破壞的文字之上。尤其「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竟使時人垂訝,堪稱警策之句。「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洛陽呢,「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而一個婦人在茫茫宇宙中踽踽獨行,「朝攜寶貨無人問,夜插金釵唯獨行」。到處是死一般的沉寂,甚至比爆發還可怕。這些描寫較之漢魏古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三首》)一類詩句表現力更強,更細緻成功地創造了一種恐怖氣氛。《秦婦吟》在思想內容上是複雜而豐富的,藝術上則有所開創,在古代敘事詩中堪稱扛鼎之作。由於韋莊的寫實精神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他的階級偏見,從而使得此詩在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長恨歌》之後,為唐代敘事詩樹起了第三座豐碑。(周嘯天 有刪節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好書推薦
《唐詩鑑賞辭典》(新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