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每日一景圖(紹興網堅守200多年後)
2023-05-25 19:07:48 2
徐金兵和他的茶園。
在諸暨,住得最高的人應該算是東白湖鎮廖宅村村民徐金兵了。他的家在東白山龍門頂、海拔740米處,徐金兵和他的祖輩已經在這裡生活了200多年。
「五一」期間,當記者爬了1個多小時的山來到徐金兵家時,卻驚訝地發現有不少遊客正在徐金兵的家庭農莊裡休息、吃飯,徐金兵和妻子顯得格外忙碌。
今年54歲的徐金兵曾經無比渴望走出大山,但最終還是選擇像祖輩一樣堅守大山。不過和一窮二白的祖輩截然不同的是,徐金兵已經嘗到了東白山良好生態帶給他的甜頭,那延綿不絕的青山,如今已真正成為徐金兵發家致富的「金山」。
方圓5公裡沒有一戶村民
東白山位於會稽山脈南端,主峰太白尖高1194.6米,是紹興地區的第一高峰。從山腳的廖宅村沿小徑蜿蜒而上,一路層巒疊翠、古藤虯結、幽泉飛瀑,風景十分秀美。
徐金兵是家族的第7代,聽祖上說,他們一脈祖籍在東陽市巍山鎮光裡湖村,當時由於缺少柴木,便將家搬到了東白山龍門頂。
徐家方圓5公裡內,沒有一戶村民。徐金兵的童年,一直與大山為伴,光著屁股在山上到處亂竄,到了上學的年紀,他才第一次走出大山。
16歲那年,初中未畢業的徐金兵就跟著大人們一起開墾大山。山裡的生活又苦又枯燥,年輕的徐金兵當時心裡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離開這座大山!「村裡晚上放電影,我卻住在山上,都沒機會看。」徐金兵說。
但最後,徐金兵還是選擇守護幾代人用汗水開墾出來的茶園。
用乾菜招待第一撥客人
徐金兵創辦的家庭農莊,是他一直守護的東白山回饋給他的一份大禮。
不知從何時起,登山熱潮漸漸興起,來東白山的人多起來了。1995年的一天,有兩個身穿登山服、背著繩索的人來到他家,說是肚子實在餓得受不了,想弄點飯吃。
閒聊時徐金兵得知,他們是義烏人,聽說東白山風景秀美,便慕名而來。因為家裡沒有準備招待客人的飯菜,徐金兵只做了日常吃的一碗乾菜、一碗馬鈴薯。吃飽了的兩個客人最後拿出7塊錢感謝徐金兵。這也是徐金兵在山上招待的第一波客人。
真正讓徐金兵全家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是在2004年,諸暨市建立東白湖生態旅遊區,打造該市旅遊三大線中的東線。隨著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東白山上的百米瀑布、高山溼地等迷人的自然風光越來越廣為人知。徐金兵家距離東白山頂只有40分鐘的路程,是遊客登東白山的必經之地,於是他將3間用石頭和泥土壘成的小屋正式升級成100多平方米的家庭農莊,接著又隔出幾間房間布置成客房,給遊客提供一個暫時休息的場所。
「現在每個雙休日都有大量的遊客上山,節假日期間更是超過500人,有一年五一勞動節一天就有40多桌客人。」徐金兵說。
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致富
記者來到龍門頂時,正是山上春茶採摘旺季,每年這時,也是徐金兵最忙碌的時節。
徐金兵家門口的茶山,是徐家歷經幾代人開墾出來的,由於高山環境和東白山肥沃的土壤資源,茶葉品質很高。隨著東白山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和遊客的不斷增多,龍門頂茶葉成了搶手貨,1200元500克的茶葉足不出戶就可以全部銷完。
此後,徐金兵和山上其他茶農一起成立了東白山龍門頂茶葉專業合作社,辦起了茶廠,還擁有自己的茶葉品牌,很快在諸暨茶葉市場站穩了腳跟,每年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今年,他把山上30多戶村民的茶葉青葉全部收購,然後由他統一銷售,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
近些年,徐金兵還在茶地套種了1500多株香榧樹,今年已經有600多株開始掛果。
徐金兵說,對他們一家而言,東白山不僅是一座大山,更是一座寶藏,將它守護好,是他最大的心願。
來源:紹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