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造幣廠故事(天津曾是全國造幣中心)
2023-05-24 07:24:03 1
晚清民國時代的天津,是全國的金融中心。怎麼體現?天津甚至還做了全國貨幣製造中心:晚清的戶部造幣總廠,民國的財政部天津造幣廠,一直是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造幣廠,並統領全國各分廠。
這一局面持續到北洋政府垮臺。至1927年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儘快在上海開建造幣廠,翌年竣工。1932年,中央政府正式撤銷天津造幣總廠。天津作為中央造幣總廠的時間長達30年。
天津過去有兩個造幣廠,時稱東廠(戶部造幣總廠)、西廠(北洋造幣廠)。在晚清民國時期,造幣主要是指鑄造金、銀、銅幣,這就離不開強大的機械工業製造能力。坐擁天津機器局的天津,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軍工設備,顯然具備這個錢幣鑄造能力。
北洋銀元局舊影
戶部造幣廠舊影
造幣總廠車間舊影
清光緒十三年(1887),李鴻章率先在天津推行機器鑄幣,在天津機器東局內成立「寶津局」,所用設備來自機器東局和英國格林活鐵廠。三年後,「寶津局」更名為「北洋鑄幣廠」,又稱天津機器局鑄錢局,成為全國第一個機械化鑄幣廠。
造幣總廠遺存門樓
庚子事變後,八國聯軍炮轟天津城,機器局被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命周學熙為總辦創建「北洋銀元局」,家底還是機器東局裡未被損毀的機器設備,新選址淮軍護衛營舊址(大悲院護衛宮,現扶輪小學一帶)開始鑄造銅元,以取代方孔銅錢。
航拍造幣總廠舊址
新的貨幣很快得到了認可,改變了貨幣市場亂象,穩定了流通市場,保障了政府財政收入。基於這次成功,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頒布《京師設立銀錢總廠》諭,下令戶部在京師成立造幣總廠。但由於天津既有的工業基礎,和地近水源和開灤煤礦的優勢,總廠開辦地最終改為天津。
籌辦戶部造幣總廠的工作仍然由袁世凱全權負責,徐世昌被任命為總辦,在河北新區大經路(中山路)東側圈地百畝建廠。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月,新廠開工生產,名戶部造幣總廠,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舊址。2020年升級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宣統元年(1909),清政府改組全國銅元局,鑄幣權收歸中央,下設直隸、湖北、江寧、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雲南九個分廠,由天津總廠向九家地方廠提供祖模,並頒布《造幣廠章程》,以防偽造。由此,天津正式成為全國貨幣製造中心。天津戶部造幣總廠,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精良、技術最先進、產品最豐富的造幣廠。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並改良貨幣。造幣總廠開始試鑄「袁大頭」銀幣。第二年,天津東、西兩個造幣廠合併,統稱財政部造幣總廠,全國各分廠按照天津標準統一製造貨幣。1927年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天津造幣廠改鑄孫中山頭像新幣。1929年,北洋政府崩潰,天津造幣廠名存實亡。
進入20世紀30年代,政治中心已經轉移到南方。天津造幣廠先後被奉、直、魯等系軍閥把持,造幣功能廢棄,主要從事兵工生產。1936年,該廠交由晉察政務委員會管轄,改名「晉察綏靖公署修械廠」,又稱「平津修械所」,恢復了部分造幣功能。至1940年正式結束生產。
此後,這處在近代中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建築群逐漸銷聲匿跡。現存造幣總廠舊址位於中山路137號,存磚券門樓一座。門額有「造幣總廠」四字,為時任北洋政府內政次長兼造幣廠廠長吳鼎昌題寫,時間是民國三年。吳鼎昌也是一代大佬,身跨新聞、金融、政治等領域。
當年,造幣總廠佔地面積30916方米,呈多進四合院布局,建築二十多處,以東西向箭道間隔貫通,房屋是磚木結構硬山頂。但如今僅剩下辦公區域部分房屋,還剩下三進,多已朽爛不堪。另有東北側遺存兩棟二層小樓,大概也是造幣廠遺物。
筆者此番尋訪時,原屬於二五四醫院軍區家屬院的造幣廠舊址,也開始騰退拆遷,大門上貼著拆遷公告,但院子裡仍然住著幾戶人家。據說,近期相關部門也有修繕復原造幣總廠舊址的計劃,但任重道遠。
昔日繁華,如今熱鬧的中山路,馬上也要開始地鐵7號線施工了。路人很難想像,磚雕門樓後還有一片老房子,老房子居然承載著那樣厚重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