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對人類帶來什麼好處(長期駐紮空間站)
2023-05-25 00:14:40 2
我們知道,現在地球上方投入運行的空間站除了國際空間站還有我國的天宮空間站。作為能獨立建造並投入使用的中國人倍感自豪。
那麼對於長期駐紮在空間站的太空人來說,對身體會產生哪些不適和危害呢?以及該如何克服呢?
對此,我們接下來逐一講解,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識,也為爭取國家榮譽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航天員們點讚。
1. 輻射因為太空輻射對人眼來說是看不見的。這種輻射危害是隱秘的,而且被認為是最危險的一種。
脫離地球大氣層的天然保護,輻射暴露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改變認知能力,降低運動功能,最終促使行為改變。為了了解在近地軌道上會發生什麼,美國宇航局利用地面實驗室研究輻射如何影響生物樣本。
空間站位於地球的保護磁場內,因此,雖然我們的太空人受到的輻射劑量是地球的十倍,但它的輻射量仍然比深空的輻射量要小。
為了減輕這種危害,深空飛行器將裝備顯著的防護屏蔽、劑量測量和警報裝置。科學家還在醫學領域方面開展研究,如藥物等,以幫助太空人抵禦輻射危害。
長期擠在狹小空間裡的人心理容易出問題,哪怕他們訓練有素,都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我們執飛的航天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心理素質無比強大,但這也不意味著要讓他們獨自忍受,而是會提前得到培訓和支持,以確保他們作為一個團隊在太空中有效工作數月或數年之久。那一句句「北京明白「就是對航天員最踏實的呼喚。
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拿起手機,隨意的和周圍的人聯繫,消遣著時間。
而空間站的太空人遠比我們想像中孤立和封閉。睡眠不足,晝夜不同步(作息反常),工作超負荷都是他們可能面臨的問題。
空間站的飲食都是提前配備好的,由貨運飛船(太空快遞)運輸新鮮食品,醫療設備和其他資源供給空間站,但運輸次數有限。能夠吃得營養餐也比較特殊。
若航天員身體發生突發情況,距離地面較遠,救援難度和時間就將大幅度延長。
當太空人最終回家時,由於長期處於太空失重的影響,他們的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統都發生的變化,需要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當太空人從一個重力場環境過渡到另一個重力場時,反應都是比較強烈的。
所以我們一般能看到,返回艙出艙的太空人,都是被工作人員用擔架抬出來的,看起來身體比較虛弱。
太空飛行器不僅是家,也是機器。飛行器內部的生態系統在太空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重要的宜居因素包括溫度、壓力、照明、噪音等。太空人必須獲得保持健康和快樂所需的食物、睡眠和鍛鍊。
太空人也通過尿液和血液樣本提供數據點,並可以揭示有關可能的壓力源的寶貴信息。還要求乘員提供關於其生活環境的反饋,包括物理印象和感覺,以便太空飛行器的演變能夠繼續滿足人類在空間站的需求。我們理所當然地對資源進行大規模回收也是勢在必行的:氧氣、水、二氧化碳,甚至我們的廢物。
總體來說,人類研究對空間探索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