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海雕餵養孩子(白頭海雕抓了小鳥當食物)
2023-05-24 09:07:58 1
加拿大卑詩省的加布裡奧拉島,是鳥類的天堂。這裡生活著250多種鳥,有畫眉、鶯、孔雀、鷓鴣、白頭鷹、紅尾鵟、金冠戴菊……一陣風吹過,島上全是鳥兒的鳴叫。
因為珍稀鳥類極多,加拿大的鳥類學家經常來到這裡觀測鳥類行動。其中,有一個叫Growls的觀鳥小組,他們專門觀測島上的白頭海雕,在16個活躍的鳥巢旁安裝攝像頭,觀察白頭海雕的一舉一動。這些監控視頻,讓一對白頭海雕夫婦火了。因為觀察人員發現,它們竟然收養了一個小紅尾鵟(kuáng) 當孩子,
而紅尾鵟,原本是它們的食物……
最初觀察到這一幕的人,是Growls的負責人帕姆·麥卡特尼(Pam McCartney)。6月4日,帕姆臥病在床,全身沒有力氣,只打開了一個攝像頭。
這個攝像頭正對著一個白頭海雕三口之家,此時爸爸出門在外,媽媽捕獵回來,巢裡是一隻嗷嗷待哺的寶寶。
「讓我看看,是午餐,媽媽帶午餐回來了。」 帕姆一邊看,一邊解說,
「寶寶注意到了,是只活的鳥,它很高興啊。」
白頭海雕媽媽抓到的食物是一隻紅尾鵟,看上去只有幾周大,個頭只有小白頭海雕的三分之一。
帕姆猜測小紅尾鵟是從自己的窩裡被偷出來的。「世界就是這麼無常,上一分鐘你呆在自己溫暖的巢裡,又快樂又安全。下一分鐘,你就被抓到了別鳥的巢,要被當作午餐吃掉了。」白頭海雕主要捕食鱒魚和鮭魚,有時它們也會捕獵哺乳動物和鳥類,比如兔子、鴨子和紅尾鵟。
它們迅猛又強大,爪力驚人,小型動物被抓住後很快會死。
但巢中,那隻紅尾鵟沒被捏死,它僵硬地站著,左右來回看白頭海雕媽媽和寶寶。帕姆等待白頭海雕媽媽把小紅尾鵟開膛破肚,可等了很久,它遲遲不行動,似乎忘了獵食本能。
在古怪又糾結的氣氛中,白頭海雕媽媽先飛走了……看到媽媽飛走後,白頭海雕寶寶有些失望,它推搡小紅尾鵟,把它擠到巢邊。
過了兩個小時,媽媽回來了,肚子餓得咕咕叫的寶寶再次燃起希望,想讓媽媽把小紅尾鵟殺掉。
可媽媽還是沒動手,在叼巢裡的剩飯吃(巢裡有很多以前留下的肉渣),寶寶也只能跟著吃剩飯。過了一陣子,天上下起雨來,媽媽讓寶寶躲到身下避雨,小紅尾鵟溼嗒嗒地躲在後面,看著它們母子和諧。
這份區別對待可能讓寶寶高興了點,它在雨停後主動去看小紅尾鵟,蹭蹭它的頭。帕姆知道不應該把動物擬人化,但她還是忍不住說:「我覺得這特別有愛,我是迪士尼的粉絲,這讓我想起小鹿斑比和兔子桑普見面的場景。太可愛了。」
距離小紅尾鵟落入巢穴,已經過了7個小時,按照常理,此時白頭海雕母子應該很飢餓了。但它們就是沒吃小紅尾鵟,一直低頭找剩飯。
有個瞬間,白頭海雕媽媽特別靠近小紅尾鵟,帕姆以為該來的終於來了。沒想到,媽媽還是沒碰小紅尾鵟,它仍然是安全的。到夜晚,入睡時間,媽媽把寶寶和小紅尾鵟放在自己身下睡覺,讓它們暖暖和和。
第二天早上,小紅尾鵟完全不像最初那樣緊張,它自如地在巢裡走動,當著母子倆的面扯巢裡的肉條吃。帕姆已經完全困惑了,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接下來的場面更是讓她震驚。只見白頭海雕媽媽叼著一塊帶血的鴨肉回來,它一點點撕扯鴨肉,把它餵給寶寶吃。餵了一陣後,媽媽轉過頭看著小紅尾鵟,然後把嘴裡的肉餵給它吃。
「發生了什麼??在這個本來應該是食物的鳥寶寶落入巢穴31個小時後,白頭海雕媽媽開始餵它?!現在媽媽在餵兩個孩子!」對白頭海雕媽媽來說,一旦它們開始餵養雛鳥,就會形成一種親情紐帶,這種紐帶在猛禽中異常強大。這隻白頭海雕媽媽選擇餵小紅尾鵟,說明已經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媽媽餵小紅尾鵟的時間和寶寶一樣長,顯得非常公平。餵食結束後,小紅尾鵟還會自己撕巢裡的鴨肉吃,毫不拘謹。
第三天早上,白頭海雕爸爸回來了,它先是把寶寶揍了一頓(可能嫌棄親生孩子不聽話?),然後餵小紅尾鵟肉吃。
爸爸媽媽對小紅尾鵟都非常好,到晚上,寶寶也會依偎著小紅尾鵟睡覺。這樣,白頭海雕一家正式收養了這隻異種的小鳥。
觀察白頭海雕這麼多年來,帕姆第一次見到這種事,她被震撼了。「我們永遠不知道大自然會發生什麼。它有自己的法則,狂野又自由,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觀察每一個奇蹟。」幾周前,白頭海雕夫婦曾失去了兩個孩子中的一個,帕姆懷疑是喪子之痛讓它們選擇收養小紅尾鵟,讓它代替之前的寶寶。
她給小紅尾鵟取名叫Malala,意思是「倖存者」。
解說視頻也放到油管上,觀看量很快破萬,加拿大媒體紛紛報導。
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大衛·伯德(David Bird)說,他認為白頭海雕之所以會收養Malala,是因為Malala開口要吃的,激發了對方的母性本能。「這隻小紅尾鵟被丟到巢裡後,它很快跳起來,開始祈求食物。就是這個舉動,救了它的命。」漢考克野生動物基金會的鷹類專家大衛·漢考克(David Hancock)贊同這個看法。他說Malala的體型非常小,看起來就像白頭海雕幾周前生的雛鳥。
「如果它祈求餵食,長得又很像之前的孩子,那父母是會餵它的。
這是鳥兒的固有反應,它們有捕食的本能,也有養育的本能。」漢考克之前見過幾起類似事件,一次發生在2017年,卑詩省雪梨的一隻雄性紅尾鵟與五隻白頭海雕同住。那隻紅尾鵟名叫Spunky,它也是作為食物被捉來的。白頭海雕沒有吃它,而是收養了它,
一方面是因為已經吃飽了,另一方面,Spunky毫無危機意識,落入敵營後還會張嘴乞食。
就這樣,Spunky加入新家庭,頓頓都有魚吃(雖然紅尾鵟主食是老鼠)。養父母費心費力照顧它,三個哥哥姐姐也不欺負它。這在鷹巢中挺稀奇的,因為小鳥很容易彼此爭鬥,漢考克猜測是因為Spunky的性格原因。
它太狂妄,太自信,行事作風很有攻擊性,就像一隻白頭海雕。「實際上,它認為自己就是一隻白頭海雕,行為和它們一模一樣。它有鳥類中的『小大人情結』。不這樣,它很難倖免於難。」漢考克說。
Spunky在新家中生活了幾周,等羽翼豐滿後,它離開了這裡。
2019年,漢考克在美國加州的雷丁市看到一隻小紅尾鵟和四隻白頭海雕一起生活。這隻小紅尾鵟叫Tuffy,它和哥哥姐姐的關係比較緊張,總是避開它們去覓食。
養父母對它倒是挺好的,經常第一個給它餵食。漢考克猜測它們是聽到Tuffy的哭叫聲後(和白頭海雕雛鳥的聲音很像),激發了疼愛之心,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養。
Tuffy跟著養父母學了很久的捕魚,但這不符合它的天性。發現自己不擅長後,它聽從直覺,捕捉小型陸地生物,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202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多爾縣,也出現過紅尾鵟和白頭海雕一起生活。它們相處得非常和睦,好像本該是一家鳥。
漢考克說,白頭海雕收養紅尾鵟的事件,在加拿大每年至少有6起報導,證明這種情況很頻繁。他和其他專家考慮過其他解釋,比如紅尾鵟喜歡在白頭海雕的巢中下蛋,讓它們幫養孩子。
還有白頭海雕捉到懷孕的紅尾鵟,撕開它的時候,蛋掉了出來。但這些理論都不太合情理,最合理、最簡單的,仍然是白頭海雕的母/父愛爆發,把本該是食物的紅尾鵟養成孩子。
「我們看到白頭海雕也有自己的夜生活。它們很忙,巢裡有老鼠爬來爬去,貓頭鷹和浣熊會來攻擊它們。現在,它們還會收養其他小鳥。」「這麼看,它們和人類差不多。」鳥類對其他動物也有憐愛之心,也會想要收養孩子。
鳥類的世界,比人類想得要複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