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燕語湖徒步(活動預告武漢從荒野湖山到學府勝地)
2023-05-25 01:40:52
一所大學能擁有一座山,已屬罕見,而這座山在莘莘學子心目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當代中國也是少有。武漢湖泊眾多,山嶺連綿,高校學府大多依山而立,其中最為知名的,恐怕還是武漢大學和她的珞珈山。
珞珈山,原名羅家山,亦或落袈山、落駕山。現在的名字,據說是由聞一多先生所起。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落駕」與「珞珈」二字諧音,寓意當年在落駕山建校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的艱難。
大學是近代中國歷史進程中誕生的一種新事物。它的誕生既是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國打開國門後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結果,承載了引導中華文明在近代轉型之路上前行的歷史重任。
《珞珈築記》作為劉文祥博士的論文基礎上所成之書,不僅具有嚴謹的學術性、科學性,還是一本內容紮實、資料豐富、視野開闊的,關於武漢大學建設始末的書。也難怪著名作家、武漢大學校友方方讚譽說:「只有讀了這本書,才會真正了解武漢大學。」
活動嘉賓
劉文祥
湖北人,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及歷史學博士。從事中國近代大學史、近代建築史及武漢城市史研究。多年來持續關注和研究民國時期武漢大學歷史文化,為武漢大學校史館布展方案設計人之一及專題紀錄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活動時間
8月11日 周日 15:00--17:00
活動地點
卓爾書店三樓 小劇場
報名方式
相關圖書
《珞珈築記:一座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的誕生》
本書以大學存在的空間場域——校園為研究對象和切入口,是關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的一項個案研究新成果。全書用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語言,揭示了民國時期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從無到有、從荒野湖山到黌宮勝地的動態過程,還原了其間各方之間的複雜糾葛,以及建校先驅為新校園誕生所做的不懈努力。該書又將珞珈山校園的誕生,置於近代中西建築文化激蕩交匯的歷史進程中,探究了這一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所折射出的建築文化意涵和時代思潮,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深入觀察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的獨特視角。該書對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及建築文化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均有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