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潼川古城在綿陽出名嗎(風雅綿州)
2023-05-24 13:55:26 1
說起來似乎像笑談,可歷史就是這樣。
四川的三臺縣,的確曾為與成都齊名的川北名城。三臺縣古名「梓州」「潼川」,隋唐以後長期是道、路、州、府的治地所在。唐朝年間,梓州為四川第二大城市,且為東川節度使治所,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
現在的三臺縣還有郪江崖墓群、雲臺觀、潼川古城牆、尊勝寺、藍池廟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時的三臺縣,城郭雄偉,交通發達。現在的三臺縣,距綿陽市區36公裡,距成都市區107公裡,同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
假如再向前推歷史,三臺縣與四川省曾是兄弟城邦。「郪」是三臺最早的地名。三臺縣源於古郪王國,原為一個與巴、蜀兩國同期並存的先秦古國。
大家都知道,成都有家杜甫草堂,恰好三臺縣也有一家。杜甫「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可見三臺的杜甫草堂不比成都遜色。公元762年,杜甫來三臺居住。在一年零八個月時間裡,杜甫創作了近150首詩作,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也成為當年三臺盛景的最好記錄。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中「無數涪江筏,鳴橈總發時」,反映了交通樞紐梓州段涪江的繁忙。《玩月呈漢中王》「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則展示了梓州城美麗的夜色。《望牛頭山亭子》中「路出雙林外,亭窺萬井中」,可見作為當時省一級行政機構——劍南東川節度使治所,梓州城的規模很大,城牆很高,城樓更是高大。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短情長的《夜雨寄北》,就是李商隱在三臺出任東川節度使判官時寫得。另外,李白、陳子昂、王勃、蘇軾、薛濤等眾多文學大家都曾在三臺留下文化烙印,這裡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詩歌之城。
不僅如此,素有「書法國寶」之稱的國家一級文物——宋刻「顏氏幹祿碑」,就保存在三臺縣琴泉寺內,成為為數不多留存至今的顏真卿真跡實物載體。
很多人認為,三臺不再叫梓州甚是遺憾。三臺縣,因城西三臺山而得名「三臺」。三臺山位於縣城西大約1公裡,海拔493.5米,「城西五裡,突起三級,狀如層臺」,這座山似乎叫作「小丘」更為合理。其實不然,以三臺山為中心的三臺地區,其文化屬於三星堆文明中心第三期文化的產物。
「三臺」之名,是時臺、靈臺和囿臺的合稱。史料記載,「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三星堆遺址所在處有一段百米長的土梁埂,上有三個被當地人們稱為「梁子」的巨大土堆,狀似星辰,故名三星堆。「三臺」之名與「三星堆」或存在某種聯繫。
相比成都高校林立,三臺縣也一樣有故事。這裡可以作為影響西南和東北的教育高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瀋陽淪陷,東北大學不甘被奴役,輾轉北平、西安後,由陝入川,遷至四川三臺縣,先後借用縣舊試院、草堂寺、潼屬聯立高中部分校舍等多處地方。
東北大學在三臺八年,演繹了一段文脈延續的小城大學傳奇。東北大學在三臺縣,從有文、法、理、商四個學院,增設了外文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工商管理系、法律系等,陸侃如、馮沅君、楊榮國、姚雪垠等一批名師齊集東大,師生們還舉行義演,捐贈前線,支援抗戰。
抗戰勝利後,東北大學從三臺陸續返回瀋陽,在原址上誕生了私立川北農工學院,後改為川北大學,即四川師大前身。四川師大校歌中的「白山黑水,形勝天然」,正是出自於此。
這就是三臺,有故事的地方。
(來源:光說、三臺文旅)
謹防非法集資炸彈,共建和諧平安中國
-或許你還喜歡看-
綿陽旅遊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這,就是綿陽!
重啟跨省旅遊!風光靜候緣客來,綿陽今始為君開。
仲夏晝日長,開軒納微涼~綿陽暑假出遊攻略出爐,快來這裡安放你家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