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歸巢尋舊夢紅花落水追故人(忙趁東風放紙鳶)
2023-04-16 08:27:17 1
紫燕歸巢尋舊夢紅花落水追故人?原標題:沙燕風箏:忙趁東風放紙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紫燕歸巢尋舊夢紅花落水追故人?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紫燕歸巢尋舊夢紅花落水追故人
原標題:沙燕風箏:忙趁東風放紙鳶
每逢清明節氣,草長鶯飛,在公園裡、河岸邊總有不少人在放飛風箏。放風箏是一種康復養生之道,古已有之。史書記載:「放風箏,張口仰視,可以洩熱」。人們在踏青放風箏之時,要動手、腕、肘、臂、腰、腿、足等人體各關節部位,使全身都能夠得到鍛鍊。如今,偶見女孩們穿上漢服放風箏,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明前後,春暖花開,氣流上升,和煦的春風裡,最適宜放風箏。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因地域文化不同,中國風箏形成不同的風格流派。北京風箏已有數百年歷史,至清代,北京風箏形成了獨特的京派風格。放風箏成為市民健身、娛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
扎燕風箏,即北京人俗稱的「沙燕」,是北京風箏流派之一, 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造型是北京居住的一種燕子演化而成。「沙燕」的頭是燕子頭的平面變形,它的眉梢上挑,兩眼有神,被賦予人格化的感情,再加上那對剪刀尾巴,使人看上去就會想到燕子。
燕子來了意味著春天到了。一些人運用中國傳統美學觀點,創造性地把擬人的方法運用到風箏上,在保留燕子形體特徵的同時,賦予它人格。將人的精氣神注入於風箏之中,創造出了沙燕風箏。從事了20多年沙燕風箏製作的北京手藝人楊利平介紹,沙燕風箏家族成員眾多,既有比喻健壯男子的肥燕,也有窈窕淑女的瘦燕,有代表恩愛夫妻的比翼燕,更有他們的後代,在嬰兒、小孩和青年這三個成長節點,分別以雛燕、小燕、半瘦燕來定格。
做一隻沙燕風箏的工序十分考究。「扎」即要達到對稱,左右吃風面積相當,風箏的骨架需要選竹、劈竹、彎、削、接五個步驟完成,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糊」要保證全體平整,乾淨利落,紙或絹為一般傳統風箏的製作材料,著色鮮豔亮麗,更能體現中國風箏的魅力。「放」即要依據風力調整提線角度。
「手繪風箏短則需要一周時間,長則一個月。有的還會裝上發光管,晚上也能放飛。」楊利平說。(羅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