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乾陵地宮被發現了(武則天的乾陵地宮到底有多大)
2023-04-16 10:30:10 2
武則天,我們並不陌生,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六十七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八十二歲歲)壽終正寢。十四歲進宮,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豔,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當晉王李治被立,他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時年二十六歲。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從此武則天獨掌大權,在宮中與高宗並稱「二聖」。六十七歲時,武則天踢掉傀儡皇帝李旦,自立為帝,上尊號為「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705年11月,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之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意在「功過由後人評價」。
乾陵地宮到至今也沒有打開,乾陵地宮到底有多大?裡面到底藏有多少文物呢?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點說,最少有 500噸!這還不包括墓道裡的那些條石,而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也是難得的文物!如果把這些也算在內,最少有700噸,而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左右宮殿組成。右邊睡著唐高宗,左邊睡著武則天。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水的過道兩旁,也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這些純金純銀,若作為硬通貨幣,最少能拉動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個百分點。當然,對於這500 噸或700 純之說,絕不是空穴來風,在封建社會,國家稅收的 1/3 被皇帝用來修建陵寢。乾陵的營建從高宗李治駕崩時開始,到武則天去世後,直到中宗、睿宗時期的進一步完善,長達30年之久。
盛唐時代經濟繁榮,國富民殷,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長安當時是世界繁華之都,因此內藏文物的豐富是可想而知的,乾陵前的 61 座賓王相實際上就是唐代多國使節禮朝的象徵,乾陵無疑是世界性的文物寶庫。法門寺出土文物中有西方的玻璃器血、絲綢、錢幣金銀器等,乾陵內肯定會有,並且,作為顯赫的帝王陵墓,陪葬品肯定比普通的民間交流的物品更為珍貴。所以說,地宮中至少埋藏 500 噸或 700 噸的文物陪葬品,並非聳人聽聞。
而地宮內的空間在2700-5500立方米之間,如按空間的四分之一堆放陪葬品,乾陵地宮內堆放陪葬品的體積最少應在 700立方米以上。如將一立方米按噸計算,乾陵地宮內的文物應有700多噸。更何況金屬、玉器、石質陪葬品的比重還要大得多。同時,繪在墓道、甬道、前中後室、側室、窟隆頂的 1000 多平方米極其珍貴的壁畫還末計算在內。所以說,那位資深文物工作者推算的乾陵地宮裡埋藏有 500 噸文物是個極為保守的數字。
據推測,乾陵地宮內的文物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金屬類:有金、銀、銅、鐵等所制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品和裝飾品,工藝品等;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動物俑類;珊瑚、瑪瑙、玉石、骨、角、牙等製成的各類器具及裝飾物;石質品:包括雕刻、石畫像、石雕像、動物和人物俑及石棺槨、石函和容器;紙張、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壁畫和朱墨題刻等。這些文物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
有人稱,乾陵有朝一日能夠科學發掘,必將石破天驚,成為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世界第九大奇蹟」而 700 多噸價值連成的盛唐文物一經面世,那將會在全世界引起怎樣的一種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