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心理學可以看穿人心嗎(心理學家真的能看透人心嗎)
2023-05-04 02:23:58
當提到心理學時,一般人總覺得有些神秘。心理學能把大家認為不可知的「心」都知道了,這其中一定有特殊的門道,有奧妙訣竅。有的人因此會認為心理學是一門了不起的「測心術」,更多的人則可能是半信半疑。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心理學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誤解。
誤解1:心理學家能知道我在想什麼
現代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的科學,但一般人對它卻常有很大的誤解。「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你說說我現在在想什麼?」當有人得知某人是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好奇地提出這樣的疑問。
其實心理活動並不僅僅是指人當下的所思所想,它包含更豐富的內容。而心理學家也無法一眼看穿你的內心。
大多數人都對心理學存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心理學家能夠看透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內心活動,認為「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別人的所思所想。
對心理學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心理活動並不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即它們如何產生、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相互間有什麼聯繫等。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表現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外在特徵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謂的「知心術」——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內心。
誤解2:心理學家會催眠
很多人對催眠術有濃厚的興趣,因為覺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術,人們又往往想起心理學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誤導。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麼心理學家應該都會催眠術。另外,這種誤解可能是緣於幾部頗有知名度的「心理電影」的誤導,例如國內的電影《雙雄》中黎明飾演的Jack,他能在不知不覺中將人催眠,並替他辦事。因而人們就認為心理學家能催眠。其實,這些影片描述的和心理學家使用催眠術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純粹是藝術虛構或商業炒作。
對上述觀點的正確理解應是:
催眠術只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催眠術源自18世紀的麥斯麥術。19世紀,英國醫生布雷德研究得出,令患者凝視發光物體會誘導其進入催眠狀態。他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性睡眠,因此另創了「催眠術」一詞。但催眠的內在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催眠術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徹底放鬆,把注意力集中在諸如晃動的鐘擺和閃爍的燈光等某個小東西上,引導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想像中的星空等,然後誘導其進入昏睡狀態。催眠前要先測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此類人的催眠治療效果較好。在催眠狀態下,人會按照治療師的暗示行事,可能會有不良副作用,因此應該由經驗豐富的催眠師來實施。
催眠術並非所有心理學家必然會的「招牌本領」。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方法之一。實際上,大多數心理學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術的。他們更傾向於運用實驗和行為觀察等更為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
在國外,催眠術常用於幫助審訊嫌犯,以期使嫌犯在催眠狀態下不由自主地坦白情況。現在,很多司法心理學家認為催眠狀態下的問訊有誘導之嫌,很可能使嫌犯按著催眠師的暗示給出所希望的但並不公正的回答,所以對此持反對態度。
誤解3: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是非正常的人
很多人都說他們走進心理諮詢室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可能還有過思想鬥爭:「去還是不去?人家會不會認為我是神精病?朋友知道了會怎麼看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看法: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心理有問題就是變態,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的人,所以與心理學有關係的非專業人士都不正常。
之所以會有如此看法,一方面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人比較內斂,有了心理困擾傾向於自己調節,如果放在了檯面上,就會被認為是很嚴重的精神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媒體在表現與心理學有關的題材時喜歡選擇變態心理,認為這樣更具有炒作價值。很多人是從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上認識心理學的,這很容易形成片面的誤解,認為心理學只關注變態的人。尤其是一些所謂「心理電影」,為觀眾展現了心理失常中最異常的畫面,也為心理學打上了帶有偏見的烙印。
對上述觀點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淆了。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精神病學家主要從事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治療,他們的工作對象是所謂「變態」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精神科醫生和其他醫生一樣,在治療精神疾病時可以使用藥物,他們還必須要接受心理學的專業培訓。與精神病學家不同,雖然臨床心理學家也關注病人,但他們不能使用藥物,除此之外,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探討正常人心理現象,如兒童情緒的發展、性別差異、智力、老年人心理、跨文化的比較,等等。
認真看完本文的朋友應該會對心理學有一定的認知了,這門學科並不那麼神秘複雜,只是很多人對它的認知匱乏,再加上電視電影為了吸引觀眾刻意的誤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