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嘜號一覽表(75428653是什麼詳解普洱茶嘜號的興起)
2023-05-04 05:01:12 2
進入普洱茶的世界,我們常會接觸到一些「數字茶」,比如:7542、7572、7581、8582、7262等。這些數字叫做「嘜號」,嘜號茶有什麼含義?又是如何沒落的呢?
嘜:中文發音讀 [mà]。字典給出的解釋為:譯音字,英文mark(商標、標記)的音譯,在廣東粵語方言裡「嘜號」指商標、牌子、招牌字,嘜號也叫做「嘜頭」,通俗點來說,就是用數字代替某一類產品,方便人們辨識。
嘜號的誕生
普洱茶在過去名聲不顯,主要作為出口商品銷往國外。1973年,雲南省茶葉公司(簡稱:省公司)爭取到了普洱茶的自營出口權。為加大貿易訂單。開始按照香港人的要求,派勐海茶廠,昆明茶廠,下關茶廠的技術人員前往廣東學習製作潑水發酵茶。
同樣是1973年,在解放前就試驗過發酵茶的昆明茶廠技師陳佩仁向茶廠申請了一噸曬青毛茶,用傳統方法率先生產出了最早的渥堆熟茶 。從此,普洱茶從不可控的自然發酵走向可控的人工發酵。
經過幾年的發展,隨著普洱茶標準化配方開始使用,海外華僑逐漸認可新配方,進而使得普洱茶的出口和產量開始初具規模。
但當時普洱茶的製作年份和原料沒有統一規範,人們要想知道茶葉的具體信息,只能詢問茶商。為方便出口統銷和集中管理,雲南省公司借鑑紅茶嘜號(例:鳳慶茶廠的022102)推出第一版普洱嘜號(例:勐海茶廠的7612)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茶客們無法確定拼配技術和產地。
經過探討,1976年,省公司首次以文件形式規定了18個茶號,明文要求昆明茶廠、勐海茶廠和下關茶廠執行普洱茶嘜號管理。
來源《普洱雜誌》
這次嘜號的啟用也規範了普洱茶生產對技術標準的穩定應用,對普洱茶的品質穩定,消費者的認知便利有很大幫助。這在當時是一種很好的規範。後來湧現出一批聞名於世,至今備受市場推崇的名茶,例如:7542、7572,7581,8653等,都是啟用嘜號之後的積極體現。
嘜號的解讀
嘜號的主要規則整理如下:
1、緊壓茶為4位數,散茶為5位數;
2、前面兩位為該產品創始年份,以後年份生產,此數字固定不變;
3、最後一位數是該廠的代號(1為昆明茶廠、2為勐海茶廠、3為下關茶廠);
4、中間一位數(緊壓茶)或兩位數(散茶)為該產品的茶菁等級配方號,一般拼配等級越細嫩數字越小,越粗老數字越大。
所以,根據上面的介紹,以下3個嘜號我們就可以一眼解讀出來:7581:1975年配方,原料等級8級,昆明茶廠出品;
7542:1975年配方,原料等級4級,勐海茶廠出品;
8653:1986年配方,原料等級5級,下關茶廠出品;
這裡要避免陷入一個誤區,並不是說茶菁等級越小,品質就越好。等級低說明嫩芽多,口感就越強,等級高說明茶梗多,耐泡性也更高。
嘜號的混亂與沒落
除了一些經典的配方,現在我們很難看到再以嘜號的形式生產的茶,歸咎原因,源自於時代背景所帶來的陣痛。
上世紀90年代末起,中國茶葉市場迎來變化,從國家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徹底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國營老廠舉步為艱,茶廠為了生存,有單就接,普洱茶嘜號由此而亂。甚至傳統嘜號生產過完全不同的茶品。勐海茶廠的7572生茶就是這樣來的。
同一時期雲南各茶加工廠相繼脫離了省茶葉公司。同時也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對生產的茶進行編號,最經常使用的是「6、8、9」這些號碼。嘜號的使用就此混亂,自2000年以後,各大茶廠便不再使用新的嘜號標註自家生產的茶了,嘜號茶就此沒落。
如今的嘜號已然沒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雖老驥伏櫪,卻力不從心。嘜號茶的誕生,得益於一時出口需求的增長,本質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卻在普洱茶產業發展中留有輝煌一頁。時代變遷、體制改革,市場新生。
— END —
我是夏言,深耕於普洱茶領域
專注於中老期普洱茶買賣!
真假茶免費鑑定!
獲取更多資訊
點擊左下角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