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構建城鄉聯動發展大格局(河北三河市區位優勢轉為)
2023-05-11 00:52:43 3
來源:經濟日報
三河同飛製冷股份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液冷溫控車間倍速鏈生產線上進行液體恆溫設備產品的組裝。高 澍攝
新年伊始,位於河北三河市燕郊高新區的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項目施工現場,鑽孔灌注樁機林立,挖掘機、土方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加緊施工。該項目是三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成果項目,2021年12月3日開工,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多虧了『模擬審批』,項目才能夠進展這麼快。」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項目籌建辦公室開發主管李貝貝介紹,項目在去年10月25日取得了土地出讓合同,11月26日便同時取得了不動產權證和施工許可證,實現了「拿地即開工」。而在此之前,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三河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聚焦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功能和產業,三河市最大限度地釋放協同發展的政策紅利,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選擇落戶三河市。數據顯示,2021年,三河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8833戶,同比增長36.65%,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位居河北省各縣(市、區)第一位。
聚人氣、聚產業、聚投資的「三聚」成果,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全力破解項目落地難,三河市在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效能上下功夫,實施「擬建提前介入―事項一次告知―預審並聯提速―批後跟蹤問效」的全閉環模擬審批服務新模式,重點項目建設手續辦理平均縮短了8個至10個月。
三河市行政審批局黨組成員王海斌介紹,「模擬審批」把整個審批流程的時間前置,在預供地階段充分運用土地報批、土地供應的時間段,服務團隊和各相關部門提前介入,一旦供地即可在第一時間內轉為正式審批,有效破解了過去重點項目審批周期長的難題。
河北衡遠科技有限公司於2019年由北京整體遷入興遠高科產業園,是一家專業從事自動化儀器儀表銷售、提供量身定製的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軟硬體開發的科技型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精密壓力校驗儀、數字壓力計等設備,精度達到萬分之一,在該細分行業市場銷售中佔比達80%。
「公司從北京搬遷至此,大部分員工實現了家門口上班,員工沒有一個流失。」除了通勤的便利,河北衡遠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管理負責人李慧敏講述著公司在燕郊享受到的各項「科創園經濟」的紅利:園區有專業服務團隊幫助解決生產經營需求;在人才引進方面「牽線」,及時對接各方資源;幫助企業申報智慧財產權,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申請12項軟體註冊權、5項智慧財產權。
為更好吸納北京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三河市在「築巢引鳳」上做文章,創造性地發展科創園經濟,讓科技型創新創業項目基本實現輕資產「拎包入駐」,專業化、全方位、全周期服務讓企業將資金最大限度地投入研發和生產。目前,該市共培育各類科創園27個,已入駐企業865家,京企佔比達63%。
據了解,2021年,三河市辦理並聯審批事項565個,並聯率80.26%。其中,社會投資備案類項目從立項備案到施工許可,純部門審批時間最短4天內完成。在燕郊高新區、三河經開區,三河市實行了地質災害和壓覆礦藏、節能等7項區域評估,項目入區可直接使用區域評估成果,而無需單獨編制,大大加快了後續手續辦理進度,同時為企業節省了成本。
為企業搶時間,就是為地方發展聚能量。隨著營商環境的優化和精準服務的深化,三河形成了對本土和外來企業的虹吸效應,催生了一些既有企業不斷增資擴建,打造了具有三河特色的「二期」「三期」現象。
「智能流體控制設備項目」是三河同飛製冷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項目,該項目於2021年10月開工建設,將打造國內先進的新能源發電、電氣傳動、輸變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溫控裝備研發生產基地。
「僅靠直接使用『區域評估成果』一項,這個項目就提前一個月拿到了土地許可證,還節省了5萬元左右的第三方費用,從立項規劃審批到開工,僅用6個月就得以投建。」同飛股份常務副總經理高宇表示,企業之所以在當地打造「二期」「三期」項目,離不開惠企幫扶政策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據了解,近年來,三河市開工建設的「二期」「三期」「四期」項目已達到30個,其中已經竣工項目達到18個,總投資74.68億元;在建項目達到12個,總投資104.05億元。其中,2021年就有13個「二期」「三期」項目竣工投產。(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