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書體例及代表作詳細介紹(最早史書寫了什麼內容)
2023-05-03 05:48:55 2
《尚書》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史書,歷史上,《尚書》簡稱為「書」;《詩經》簡稱為「詩」。二者合稱詩書。
《尚書》和《詩經》在春秋時期就是士大夫的流行讀物,孔子教學也要教導弟子這兩本書。
《尚書》記載了虞、夏、商、周四朝的歷史,而記載的方式分為六種體例,即典、謨、訓、誥、誓、命。
尚書通過這六種體例記構建了我國的最早一本史書,那麼這六種體例又是什麼意思呢?
典:這是先王們用來治國的典章制度,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成文憲法。如《堯典》、《舜典》等,就是記載了堯舜的治國言論,和行政政策。
謨:指謀略,所謂:君有典,臣有謀。謨就是記載了大臣對於時政方針的建議和規劃,以及他們與君王的進言獻策,如《皐陶謨》就是記載了大禹、皐陶、伯益等向舜的進言獻策的事件。
訓:即說教,訓誡。通常是大臣對於君主的勸諫,如《伊訓》、《太甲》等篇。
誥:即告知,使人知曉,有告誡,慰勉的意思。誥可以是對民眾的,也可以是對神祇或君王。就像後世的詔告天下,是一種廣而告之的體例。如《湯誥》、《大誥》。
誓:是一種條文,宣誓。通常用來告誡民眾,尤其對敵人下達最後通牒用的。在討伐敵人前君主通常會作誓,聲討敵人的罪行,以示師出有名,如《甘誓》、《湯誓》。
命:命令。指君王對大臣下達命令,如《微子之命》、《顧命》、《王侯之命》。
《尚書》對於唐堯、虞舜、夏禹、皐陶等人的言論記載,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品德文化的重要來源,為後世人修身,行事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典範。
《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箴言,成為宋代理學的重要思想基礎。
《尚書》也記錄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資料,如周公攝政,成王繼位,穆王改制等重要的歷史事件。甚至還可以上溯大禹治水,分述九州的古代地理知識。其中的《禹貢》篇,也被視為最早的歷史地理著作。
《尚書》還記載了我國古代政教合一,神權幹預政權的情況。《酒誥》描述了殷商酗酒,周代嚴刑的情況。體現出最早的德治思想、民本思想等。
《尚書》是我們民族重要的思想財富,值得更多的去了解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