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是哪個民族的習俗(科普二月二)
2023-09-11 23:36:31 1
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而每每提及這個日子,人們最先想到的活動就是理髮。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大家須提前查詢並預約有資質,且有防疫措施的門店,理髮過程中還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與理髮師聊天。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除「理髮」這一眾人熟知的活動,「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二月二」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將這一天稱為「龍頭節」。又名「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人們迎龍求雨祈豐收。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民間傳說裡,龍會在「二月二」這天甦醒,騰雲駕霧,遨遊九天,興風布雨,降下甘霖,滋養世間良田,也護佑著一代代龍的傳人。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有哪些民間習俗「剃龍頭」。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之日,北方過年有習俗,正月不剃頭,生長了一個月的頭髮必須在龍抬頭日剃掉。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敲龍頭」。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社戲」。社日舉行的演藝賽會,為酬神求福,要演「社戲」,又稱「土地戲」。宋代陸遊《稽山行》說:「空巷看競渡,倒社觀戲場。」農村中春秋社戲,通常在廟臺或臨時搭建的野臺上演出。
和「二月二」有關的詩詞有哪些二月二日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蜀中春日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蟻酒衝愁肺,卻憶漁蓑覆病身。
何事晚來微雨後,錦江春學曲江春。
二月二日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壠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綜合)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