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取勝的方法(如何戰勝旗鼓相當的對手)
2023-09-11 11:04:46
在競爭中,每一方勢力都希望自己能夠取得壓倒性優勢,讓勝利的天平不偏不倚地導向己方。但現實往往不如人意,很多時候雙方用盡全力也不能速戰速決,反而陷入「拉鋸戰」中。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打破膠著狀態呢?下面案例之中的謀略思維,讓人茅塞頓開。
【案例原文】庚午,迥與惇及惇弟西都公祐,悉將其卒十三萬陳於城南,迥別統萬人,皆綠巾、錦襖,號「黃龍兵」。迥弟勤帥眾五萬,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騎先至。迥素習軍旅,老猶被甲臨陳。其麾下兵皆關中人,為之力戰,孝寬等軍不利而卻。鄴中士民觀戰者數萬人,行軍總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當以詭道破之。」乃先射觀者,觀者皆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忻乃傳呼曰:「賊敗矣!」眾復振,因其擾而乘之。迥軍大敗,走保鄴城。孝寬縱兵圍之,李詢及思安伯代人賀婁子幹先登。
【案例剖析】《孫子兵法》講:「兵者,詭道也。」但是怎麼使用詭道破敵,卻沒有萬試萬靈的「配方」,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案中,韋孝寬與尉遲迥都是北周時期的宿將,他們都久經戰陣,深諳韜略。因此這兩人的對陣,必定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很容易陷入膠著狀態。如果沒有一個更加高明的謀略家出場,這種僵持局面是很難打破的,行軍總管宇文忻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那麼他是如何做到力挽狂瀾,左右勝敗的呢?以下三步,構成其取得成功的路徑。
1.降維打擊,局外突破。
孫子講:「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硬碰硬」式地拼消耗,從來不是智者的首選。那麼如何避免「兩敗俱傷」的危機呢?「錯位競爭,降維打擊」,才是真正的「制勝良方」,雖然這可能會有些「不講武德」。案例之中,行軍總管宇文忻提出「奇謀妙計」就確實「不講武德」,他將打擊的對象進行調整,將叛軍士兵,替換為「吃瓜群眾」。「吃瓜群眾」被戰火波及後,立即恐慌逃竄,向敵方陣營湧去,其衝擊力不容小視。
2.虛張聲勢,弄假成真。
當降維打擊打擊取得相應效果之後,如果沒有後招,一旦對手回過神來,機會就會立即消失。為了不給對手留下調整部署的時間,宇文忻當即祭出了第二招,即謊稱「叛軍已經戰敗了」。雖說這一招完全是複製「淝水之戰」中東晉軍的套路,但效果還是很明顯,不知情的士兵信以為真,大家都「假戲真做」,最後也就「弄假成真」了。
3.全力以赴,畢其功於一役。
計謀的使用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一次性」。一旦重複使用,不但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暴露自己的弱點,讓對手將計就計。對於這種情況,宇文忻和韋孝寬也是心知肚明的。於是,他們決心趁對手露出破綻之時,就全力以赴,爭取畢其功於一役,不給對方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正是因為這麼決絕的行動,尉遲炯叛亂被很快平定,為後面隋朝實現大一統奠定基礎。
古人講:「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任何成功的取得,都必然會付出一定的代價。而高明的謀略家擁有正確的「算法」,能夠精確地計算清楚關鍵抉擇後面的利弊得失,因此他們雖然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一些代價,但最終的結果卻總是穩賺不賠的。
「燒冷灶」的操作要點有哪些?會這三招,就是精通人情世故的高手
更多乾貨請關注微 信 公 眾 號 「謀略與兵法」,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