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子是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2023-09-11 19:04:27
孔文子是誰?論語公冶長第五(1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孔文子是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孔文子是誰
論語公冶長第五(1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諡他文的稱號呢?」孔子說:「他聰明勤勉,喜愛學習,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諡他『文』的稱號。」
敏:快速的,反應很快,我們稱為敏。反應很快,是聰明的一種表現,聰明還不夠。
華佗,著名醫學家,謙虛好學。華佗給人看病,患者得了頭風病,可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束手無策。又來一位老醫生,很快把病治好。華佗便去拜師學藝,華佗當時已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改名換姓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為徒。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於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老中醫後來知道他是名醫華佗說:「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為何還要到我這裡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人家說:「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子貢問孔子,「孔文子為什麼被稱呼為文呢?」。孔子說:「他很聰明,反應很快,很有悟性,並且又很好學。又能不恥下問,這個人內心是有修養的,並且很懂得謙遜的。是一個飽學之士,並且是一個謙謙君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句話去踐行,又何來恥呢?
「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入太廟,每一件事情都會去問,是因為內心存著恭敬,當我們內心有恭敬的態度的時候,哪有什麼是不能問的?哪有什麼人是不能問的?又何來恥呢?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善於學習的人,某一方面有優點的人,是不善於學習人的老師。善於的人和什麼去學習?和不善於的那些人去學習,因他是我們成長的資糧。
我們可以以萬事萬物為師,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可以拿來學習。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思維,有了這樣的智慧,何來恥呢?又何來下呢?無上、無下、無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光問,還懂得去察,好問好察,是一個人成長的核心所在。
學、問:一個學,一個問,缺一不可。只有學是被動的。有問的時候是主動地去學習的,懂得去觀察的時候,是主動地去學習的,學、問、行融合在一起,不停地通過學、通過問、通過觀察,自己再去踐行,智慧會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