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來歷(二月二的來歷和風俗)
2023-09-12 11:15:32 2
二月二,龍抬頭,作為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龍抬頭這一天又叫春龍節,很多地方將這一天視為春節的最後一個慶祝節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二月二習俗和來歷,希望大家喜歡!
二月二的來歷和風俗二月二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在中國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而在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還有在傳說中,龍抬頭節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據說,這便是龍抬頭節的由來。
二月二的習俗:
1.剃龍頭
剃龍頭是指二月初二理髮,也稱為剃「喜頭」,寓意是借龍抬頭的吉時,兒童理髮,則可以保佑兒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然有祭社的習俗,比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還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比如在廣西東部的客家地區。
3.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講究,這個日子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麵條則稱為「扶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稱為「吃龍眼」,而吃餃子稱為「吃龍耳」。
4.炒玉米
相傳玉龍因為不忍心看到人類遭受乾旱的苦難,就違反天規,幫助人類降雨而被玉帝所囚,玉帝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釋放玉龍。人類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為玉米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使看管玉龍的太白金星看錯,把玉龍釋放了。從此,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習俗就保留下來了。
5.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所以便有了"引錢龍"的習俗。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
6.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7.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在這一天敬奉文昌神,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科舉高中。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