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現代淮劇全部(現代淮劇送你過江)
2023-09-12 11:18:51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偉大的渡江戰役就此在長江沿線全面展開。在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前夕,江蘇省鹽城市淮劇團大型新編現代淮劇《送你過江》在清華大學上演。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主人公展現的精神境界深深打動了觀眾,贏得一次次熱烈掌聲。
這部戲源於70年前由戰地記者鄒建東拍攝的題為《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照片。在浩蕩的長江江面上,一個身材瘦小、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努力搖櫓,一心想把木船行駛得飛快,好讓船上渡江的解放軍戰士儘快登陸上岸打勝仗;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艙內,一個年邁的老船工在後艙船板上掌舵。70年前的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和千千萬萬的渡江支前民工以排山倒海之勢,英勇作戰,不怕犧牲,以天地間的英雄正氣推動歷史的車輪,催生著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1949年的年初,解放戰爭到了戰略決戰階段,渡江戰役已成為人民解放軍決勝全局的主要標誌。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我第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大軍集中了26個整軍2個特縱部隊,每軍500條船,總計9400餘條各型船隻,分西、中、東三個突擊集團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千裡長江上,於4月20日晚,發起渡江戰役。長江兩岸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人民解放軍千帆怒張,萬船齊發,在綿延千裡的長江寬正面上26個軍多路突擊,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撲長江南岸。
淮劇《送你過江》描述的背景,與每一支參加過渡江戰鬥的部隊經歷的戰鬥過程都極其相似,但又不具體到某一支部隊。這部戲可能發生在江蘇的泰興、揚州,可能發生在安徽的廬江、安慶,也可能發生在江西九江、湖北黃岡,但又不具體到某一個地方。作品從蘇中長江邊盧荻村一戶普通漁民家庭切入,以渡江戰役前夕漁民支持渡江部隊過江為大背景,講述了江老大、江家童養媳江常秀、江家二子江更富、江常秀養女豆花和解放軍郭逸夫教導員以及民運科長王進之間發生的故事。
劇中,一隻船、一條江成了舞臺形象的天地,既承載了劇中人的理想信念,也承載了他們的坎坷命運。在中國革命最後一戰的關鍵時刻,「送你過江」,要出工、出力、出船,還可能要犧牲。「送你過江」以小見大地道出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反映了民心向背,表達了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心。
《送你過江》的最後,江常秀在渡江戰役中失去了親人、愛人與同志。這一幕,戲曲化地呈現了情愛悲劇與戰爭悲劇交織的深情、悲壯與崇高。「叫一聲,江邊倒下的兄弟們,大江作證人有情。南北東西百家姓,兩岸處處是家人,南北東西百家姓,四時八節祭英靈。」從為自己摯愛的愛人、親人送葬,到為所有渡江而犧牲的無名戰士祭奠,江常秀一聲聲「南北東西百家姓」的吟唱,不僅喊出了個人的傷痛與心聲,也喊出了「南北東西百家姓」對所有渡江戰士的心聲,由個人而集體,由家庭而國家,軍民魚水情經過了血與火的洗禮,經過了情與義的煎熬,最終在情的奉獻、生命的犧牲、對新中國的希望中獲得了定格。觀眾就在這樣一場交織著生死情愛、充滿著家國之義的抒情演出中,獲得了一場關於人民、關於戰爭、關於英雄的回想。
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傷亡人數6萬多人。支前民工500多萬人,送部隊渡江的船工就有5萬多,傷亡人數上千名。沿江北岸的千裡長江線上,哪一個港口,哪一個村莊,哪一處鄉鎮,沒有犧牲了的鄉親們,千裡長江上又有多少犧牲之後難以尋覓的解放軍戰士。在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的時候,我們應該銘記他們的功績,告慰他們的英靈。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