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了一個朋友圈沒有一個人點讚(朋友圈裡一個點讚也沒有)
2023-09-12 17:13:09 2
有人說:「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說明你真正成熟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成熟的人,合群不合群都很隨意,但一定不會是「孤家寡人」。
古人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一定得到了很多人的 幫助。
網絡時代,交友不局限於面對面聊天,更多的是動動手指,打開微信,要麼聊天,要麼發朋友圈。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朋友圈太冷清了。其實,不必抱怨別人,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對。
你的朋友圈裡一個點讚也沒有的時候,多半是犯了這幾個錯誤。
01
自以為是:自己沒有價值,卻一直在炫耀。
古羅馬政治家賽涅卡說:「一個僅僅因為有用而被人結為朋友的人,也只有在當其有用之時才有人來結交他。」
不能不說,朋友的交往,有單純的感情,也有互相利用的價值。
即便是吃吃喝喝的朋友,本來的目的,也是想巴結某個有權有勢的人,通過飯局來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只是,放下酒杯,誰都不認識誰,結局很無奈。
有一種人,毫無利用價值,卻在拼命吹噓自己。當他的真實面目被看穿的時候,就會「跌落神壇」,被踢出圈子之外。
有一個家長,一直吹噓自己在英語方面,很有成就。因此,其他的家長,主動把孩子「送到」他家裡,希望能夠沾沾光。當然,這一切,都不是免費的。
這位家長,隔三差五在朋友圈裡,曬出孩子「飈英語」的畫面,有板有眼。
有一次期末考試,他的孩子居然英語不及格?所有的謊言,都敗露了。頓時,他再也不是其他家長的好友了。
人是很現實的,誰厲害,就服誰。如果你僅僅是炫耀自己,卻沒有真本事,註定一個真心朋友也沒有。別人看到你吹噓自己,覺得噁心,只是不說而已。「給你點讚」,真的很多餘。
02
不顧別人:對朋友愛理不理,漠不關心。
我的一個同學,談過這樣一件事。
去年冬天,同學的伯父生病住院,因為家裡窮,不得不發起了網上籌款。
他把信息發到朋友圈,收到了幾十個好友的支持,也收到了十多個人的點讚,還有一大批人,分明知道情況,卻假裝沒有看到。
同學一氣之下,把所有「冷漠」的朋友,都踢出去了。大概有兩百多人。
同學的做法,有些極端,但是能夠理解。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句話:「應當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與幫助,不可在事情已經無望之後再說閒話。」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處,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可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多。
那些冷漠的朋友,只是一個聯繫人,根本就不值得交往。
你窮一次,就會明白,給你點讚的人,越來越少了。從此,你會記住那些冷漠的朋友,從此互不聯繫。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用什麼態度對別人,別人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你。
03
肆意妄為:任性的消息,「幹擾」了別人的生活。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打開朋友圈,發現從頭到尾,都是某一個人的發消息。並且,他發的消息,很亂,很負能量。你一狠心,把他屏蔽了。
如果,那個被屏蔽的人是你,你的朋友圈裡,自然就「安靜到可怕」。
發不發朋友圈是你的事情,要不要設置「三天可見」是你的自由。但是你不能去打擾別人的生活。
你霸屏的行為,令人很不舒服。比方說,你一天到晚都在發上百條微商信息,就很過分了,生意做不成,還把朋友得罪了。
打開朋友圈,我們希望看到美好的生活,和其他的朋友真誠互動。如果事與願違,那就把「多餘的人」,請出去。
不過分打擾別人,這是起碼的尊重。
04
結束語。
樹葉不是一天黃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
當你發的朋友圈,越來越沒有人在乎的時候,一方面是朋友圈本身變得冷清了,另一方面說明你「不得人心」。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朋友圈很熱鬧,多半是以下幾個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其一,自身有價值,凝聚力很強。總有很多人,關注著他的朋友圈,時刻準備點讚。一個小小的「贊」,也是討好的體現。
其二,做人很善良。樂善好施的人,備受社會關注,不僅有身邊的親戚朋友點讚,還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其三,做人很熱情。他常常打開朋友圈,看到一些幸福的畫面,順手就點讚或者留言。「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熱心的他,朋友圈會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盧梭說過:「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是和什麼人打交道;甚而要認識自己的朋友也要等待重大的關頭,也就是說,要等待不可能再有更多的關頭;因為惟有到了這種關頭,認識朋友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
網海茫茫,誰都不知道,下一回要遇見誰,需要誰幫忙。如果你平時不懂得鞏固「人脈」,到了關鍵時候,註定沒有人幫助。
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多冷漠的人,只要你善待他,也會被溫暖。
各位朋友,你的朋友圈有沒有人點讚,取決於你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