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讀後感
2023-09-13 13:06:45 1
篇一:《楊氏之子》讀後感
《楊氏之子》是一個發生在梁國的故事。
有一次,孔君平去拜見楊氏子的父親 ,正好他父親沒在家。孔君平把楊氏子叫了出來,孩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吃,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就逗就楊氏子說:「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十分機智,說:「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這句話就使孔君平啞口無言了。 這個孩子的聰明 就聰明在他知道自己姓楊,正好這裡有楊梅,孔君平就故意地給他開玩笑。孩子反應敏捷,他由孔君平姓孔,想到了孔雀,就回擊孔平君。「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句話妙在孩子沒有直接說孔雀是你家的鳥,而是加上了未聞,也就是沒有聽說過的意思。這樣,又禮貌,也使他無話可說了。
從這一篇文章中,我覺得我以後要多向楊氏子一樣學習。
篇二:楊氏之子讀後感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楊氏之子》,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並學習文言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楊氏之子與客人孔君平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思維敏捷、聰明伶俐的孩子,也為我們介紹了幽默風趣的楊氏子,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都非常喜愛他。
楊氏子的聰明活潑幽默風趣主要表現在他說的那句話中,「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當孔君平開玩笑的時候,他便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充分表現了他的聰明伶俐,思維敏捷,而幽默風趣卻表現在他沒有直接說「是夫子家禽」的婉轉回答,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楊氏子一樣,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裝點我們的生活,愉悅我們的身心。
篇三:楊氏之子讀後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劉義慶,寫了一本書——《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今天我拜讀了言語中的一篇文章《楊氏之子》。內容是這樣的: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乃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關鍵是要善於發現、積累並學習運用有藝術行、魅力的語言。
這篇文章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九歲男孩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幽默風趣、機智。
有時間你也看看吧!
篇四:楊氏之子讀後感
我讀了一篇出處《世說新語》的一篇文言文,名叫《楊氏之子》。
《楊氏之子》是講梁國的一戶楊姓人家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想看看楊氏之子有多麼聰慧,於是說了一句含義深奧的話,楊氏之子卻以精煉的語言來回答,使孔君平讚嘆不已。
讀後,我覺得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精妙的語言。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
有一次,媽媽在大街上看見一個穿的很時尚的女青年,但女青年一邊吃著瓜子,一邊把瓜子皮隨手扔在地上,身後不遠處有一個環衛工人跟著清掃瓜子皮,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對女青年說了一句話,女青年立刻改正了錯誤。這句話是——希望你的行為和外表一樣美。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妙,不但讓女青年更正了錯誤,又不使她生氣,是一句非常精妙的話。
我們要像楊氏之子一樣,會用精妙的語言和別人溝通。
篇五:楊氏之子讀後感 李幼美
很有幸聽了許碧娥老師與洪小蜜老師的《楊氏之子》,感覺這樣的同課異構讓人更是受益匪淺,兩位老師真的是風格迥然不同,但是讓人覺得同樣精彩。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學習古文,學生普遍感到很新鮮。但如何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一種好的 「 第一印象 」? 該讓他們學到些什麼呢? 兩位老師 首先在備課上下了一番功夫。 兩節課80分鐘讓我覺得是那麼短暫,令我回味無窮,腦海裡又不覺浮現出那兩節課的畫面——
畫面一: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文言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許老師把本篇課文的設計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導入時,許老師由學生熟悉的文言文詩句入手,進行交流,說說論語中的一些積累。我說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讓學生感到了一種新奇和親近。《楊氏之子》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文言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孩子們閱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許老師以找準突破口、激起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為重點進行備課和授課。
畫面二: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洪老師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洪老師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和課文上的注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這樣孩子們用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自主學習,還解決了疑難字詞,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把故事完整地講出來。 在課堂教學中,洪老師的範讀更讓課堂推上了一個另一個高潮,洪老師的範讀明顯地讓學生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聽了兩位老師的《楊氏之子》,我感慨頗多。都說文無定法,看來教語文更是無定法,只要使學生能學會的,都是好的,都是應該提倡的。「教語文,其實很簡單」——這是於永正老師提出的語文教學觀點。是的,每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上得簡簡單單,學生的收穫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