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怎麼稱呼(最好的社交方式)
2023-09-18 12:08:55 3
在涿郡的一片桃花林裡,劉備、關羽、張飛結成拜把兄弟。
隨著時間的推移,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經久不衰,還被很多年輕人仿效。
梁啓超在文章中寫道:「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
可是你有沒有認真琢磨,為什麼劉關張三人,能夠一直團結友愛,創業蜀國的基業呢?
稱兄道弟、吃飯喝酒,是外表的形式,其內涵是以下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01
「朋友百千,主事一人」:建立圈子,確定「主角」和「配角」,強化分工協作。
劉關張三人剛剛認識時,張飛組織了一個飯局。
張飛是一個屠夫,人雖粗魯,但是不差錢。因此,他做東,在合適不過了,但是他沒有自稱「老大」,不以錢多論英雄。飯局上,只見張飛和關羽分兩邊坐,首席留給了賣草鞋的劉備。
推舉劉備做大哥,是有深意的。他是「漢室宗親」,並且見過漢獻帝,按照族譜,劉備還是叔叔輩分,因此又戴上了「劉皇叔」的名號。
在「三顧茅廬」時,張飛有些不樂意去,嫌棄諸葛亮太不識抬舉了。關羽則說:「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
在劉備的堅持下,關羽和張飛還是去了。從此,朋友圈裡的主角,就穩如泰山了。
作為家庭,如果沒有一個家長,個個都認為自己有理,就會亂套;作為社交圈,如果誰都不服誰,就會走散。
一群人,圍著一個人轉動,形成「為馬首是瞻」的效果。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小說裡,丐幫幫主、寺廟主持;單位上,有總裁、總經理,說的都是「主次區分問題」。
如果你要和朋友合作做生意,也要搞清楚,在關鍵問題上,誰拍板,誰負責抓落實。有指揮官,也有運動員,創業的格局就形成了,並且井井有條。
02
「道不同,不相為謀」:求同存異,建立一致的目標,努力去實現。
一群人圍在一起吃喝,是暫時的。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聰明的人,會談論「目標問題」,讓大家討論一番,然後確定目標。劉備就是如此,他要「匡扶漢室」。三人結義時,說:「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為了幫助劉備做大事,張飛放棄了屠夫的生意,改行做將軍;關羽也不甘落後。
想要「勁往一處使」,就要建立使勁的方向。如果只是喊一喊口號,卻沒有明確的目標,是會疲憊的,也毫無意義。
比方說,你找朋友商量,一起做買賣。每個人都摩拳擦掌,但是做什麼買賣呢?誰都不說,就等於在販賣「心靈雞湯」。你應該告訴大家,要做水果生意,主要是桃子和柑橘,市場主要集中在南方某幾個地方。
我們經常說:「要用事業留住人。」其道理就是「目標遠大,意義非凡」。
在戰火中,劉關張走散了,關羽保護劉備的妻子,委屈地在曹操手下做事。
當關羽知道劉備的下落後,千裡走單騎,再次相聚。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目標效應」。
哈佛大學做過一項調研,對一群年輕人進行跟蹤,發現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在25年之後,有長期目標的人,幾乎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哪怕白手起家,也不用擔心;有短期目標的人,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職業是醫生、律師、工程師等。
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良好的社交關係,就是要打造相同的羽毛。簡單來說,就是一起去得到某種明確的利益,而不是模糊的利益。
有了長遠的目標,走散的人,還是會聚集在一起,不要擔心。
03
「親兄弟,明算帳」:各取所需,合理分配名利,一起過富貴生活。
當劉備一步一步走上皇位時,關羽和張飛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關羽是荊州的一把手,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他們的關係,在下一代,也得到了延續。關羽的兒子關平、關興等,都做了將軍;張飛的兒子張苞是蜀國重要的將領。
並且,關羽和張飛的後代,還有娶公主為妻的好運。
不管多好的朋友,如果你在取得利益時,不分享給他們,就會被忌恨;如果分配不合理,就會水火不容,起窩裡鬥。
俗話說:「米麵夫妻,酒肉朋友。」
夫妻相處,關注的是一日三餐,都是瑣事;朋友交往,要分配酒肉,考慮到圈子擴大和接續的問題,都是大事。
很多社交圈,在吃苦的時候,大家非常團結,但是享福的時候,卻勾心鬥角。有福同享,比有難同當更難。
很多人,厭惡「利益之交」,但是百分之百拋開利益,建立感情,似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一家人,也要分配利益,還會因為父母偏心,吵鬧一番。
不迴避利益,大大方方談利益,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感情反而會更好。
04
社交是情感的互動,也需要形成目標,建立規則。單純地吃一頓飯,喝酒聊天,是老年人的做法,或者在逢年過節的一種氣氛。
卡耐基說過:「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談論他最珍貴的事物。」
最珍貴的是什麼呢?多半是錢和情兩樣東西。
總而言之,打造一個主次分明、目標確定、利益公正的圈子,你的人生就會蒸蒸日上,圈子裡的人,都會積極擁護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