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喜劇嗎(當我們談論喜劇時)
2023-09-16 02:38:49
喜劇可以說是戲劇中最被大眾喜愛的風格體裁之一,但當我們仔細去探究時就會發現,引人發笑的背後遠不止是「諧音梗」和「抖機靈」這麼簡單。上期經典藝術講堂中,藝術家陳佩斯、青年演員陳大愚父子分享了對喜劇的起源、喜劇與時代、與觀眾之間關係的認識。本期經典藝術講堂中,二位藝術家將繼續與觀眾暢談喜劇藝術。
喜劇角色的內核
陳佩斯認為,喜劇角色的內核是悲情因素,並不是說喜劇的故事是悲情的。喜劇創作者要抓住角色的悲情進行創作、生成動作、事件、矛盾等。
喜劇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角色的被傷害,包括精神上、肉體上、財產上等的傷害。作為一種喜劇創作中必須存在的技術手段,創作者總要對某個角色施加傷害,但不要把這種傷害理解為對某個或某類社會人的傷害。當然,這種傷害必須適度,否則觀眾從道德、倫理、情感上的判斷,會讓他們覺得此處不應該笑。反過來說,如果創作者掌握了這種規律,那麼恰恰可以利用這種判斷,讓觀眾悲喜交加,獲得更豐富的觀劇情感體驗。
「掉凳」就是一種傳統老戲或小品中常用的橋段,也是一種對角色的小傷害
喜劇創作的傳承
對陳佩斯來說,藝術的傳承不一定是將喜劇創作方法像工匠技藝那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實際上,陳佩斯認為自己的父親並沒有傳承給自己這些方法技術,而傳承的主要是對藝術創作規律性的尊重,和不懈努力、不斷追求完美的創作態度,以及另闢蹊徑、自我突破的精神。陳佩斯的父親和他二人都是從試錯開始一點點摸索喜劇是什麼、怎樣創作。所謂「陳氏喜劇」的傳承,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
陳強,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陳佩斯之父,創中國改革開放後喜劇電影的先河。
我們怎麼看喜劇
一部喜劇作品是引觀眾發笑重要,還是讓觀眾有所思考感悟重要?兩者其實並不衝突。一部喜劇就是一個「引人發笑的故事」,它「引人發笑」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礎之上。而「故事」本身,正如《故事》一書的作者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並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一種載著我們去追尋現實的載體,讓我們付出最大的努力去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諦。」所以,一個好的喜劇必然在引人發笑的同時,讓觀眾有所思考和感悟,不必把兩者強行分割開。
陳佩斯認為,你必須是一個完整的人,才能去解讀喜劇。觀眾必須當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劇場裡開開心心地笑。正因為觀眾默認自己觀看喜劇時是「高尚」「正派」的,才能有一份優越感,才能開心地笑;反之,如果觀眾處在自卑自憐、憂鬱憂患中,未必能笑出來。願意和他人產生交往的人才能產生笑聲。
圖為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2015年在上海演出《欽差大臣》的劇照。
笑行為本身就能夠緩解人與人之間關係。當一個人用笑容、一低頭、出一口氣這些動作去試圖獲得對方承認時,這就是一種來自於動物本能的主動示弱,希望彼此之間能有所交流。當一個人有意識地把別人給自己的優越感釋放出來時,此時就有笑聲。
當觀眾坐在劇場裡願意把自己的優越感釋放出來——也就是笑出來的時候,就是願意和人類社會親近的時候。所以說,笑行為和喜劇本身就是社會人群的「軟化劑」。
主講人介紹
陳佩斯,演員,導演,大道文化創始人。曾獲「優秀電影藝術家」等多項殊榮。2001年開始創作舞臺喜劇,編劇、導演、主演了《陽臺》《託兒》等多部經典喜劇佳作。2009年創立北京喜劇藝術節,成為優秀喜劇劇目的匯聚地、喜劇人才的交流平臺。2012年起,陳佩斯每年開設喜劇創演訓練營,培養喜劇新生代,傳播喜劇理念。主要作品:《驚夢》《戲臺》《陽臺》《託兒》《老宅》《雷人晚餐》等;電影《瞧這一家子》《父子老爺車》《太后吉祥》等;小品《吃麵條》《羊肉串》《主角與配角》等。
主講人介紹
陳大愚,大道文化籤約演員,編劇,導演。主演作品:話劇《驚夢》《託兒》《陽臺》《老宅》《春宵保衛戰》;編劇並導演話劇《春宵保衛戰》,並憑藉該作品獲首屆「北京戲劇新勢力潛質創作人」獎。在北京衛視春晚《老面新吃》中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影視作品《頂牛》《好大一個家》。曾參與錄製綜藝《笑起來真好看》等。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策劃
陳佩斯、陳大愚/講述
關渤/主持
王成蔭/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