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什麼時候改道渤海的(黃河改道填平內海)
2023-09-16 13:43:25
「渤海平均深度已不足18米了! 」要知道,我國海拔很高的青海湖,平均水深都有21米。由此可見,渤海最淺的地方有多淺!渤海總面積約7.7萬平方公裡,雖然在我國內海中面積位列第一,可是長期以來,它的面積卻在以每年82平方公裡的速度縮減,這讓人們不禁擔心,渤海是否會很快消失?我們能想出什麼辦法來阻止?
縱觀中國的地形,我發現有幾個缺點:
1、 海岸線相對美國和加拿大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國家而言,陸地海岸線太短,導致內海面積過小;
2、 沒有大型湖泊,缺少淡水資源,俄羅斯有貝加爾湖,美加有五大湖;
3、 陸上國境線太長,鄰國太多,領土糾紛多;
4、 平原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小,農業生產條件一般,耕地面積甚至不如印度。
5、 沙漠、戈壁、高原(指不長草木的高原),這三類國土面積太大,無法有效利用。
當然,這純屬一家之言,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麼多,網友們若有不同意見,請大家補充。
有朋友說,針對渤海平均深度已不足18米的現狀,不如修建「三江運河」(黑龍江、松花江和遼河),把黑龍江和松花江的水流通過運河聯通遼河,注入渤海,增加渤海的乾淨水量。
但是我覺得,渤海處在郯廬斷裂帶上,地殼運動會導致渤海底撕裂塌陷,不過黃河入海口對渤海的填埋作用明顯,不如改道從黃海入海更好。最好的辦法是把黃河入海口重新改到黃海,讓國土面積向東擴!
是時候重視渤海逐年縮小的問題了!重點還是黃河大量泥沙入海的問題,還是應該把黃河入海口改到黃海為宜,不但能使我國的國土面積逐年增加,還能控制渤海面積縮小的問題,方法還很方便,就是讓黃河恢復走古道,從黃海入海,這是功在千秋的大業!
從長遠來看,可以增加我國國土面積,進而把十二海裡的領海往前延伸,山東方面也不用擔心無水可用,只需留一條類似蘇北總渠的水道即可。就算渤海消失,變成陸地,也是利大於弊,首先增加的土地產生的效益很大,因為多出一個省的面積,足以彌補內地乾旱帶來的損失,二來北京首都的安全防範距離也大一點。三是東北到山東內地的距離也減少很多,有助於東北的振興。
所以,個人認為,渤海即便消失,也不會對生態環境與安全造成多大影響。按這個速度推進,它最終會被泥沙土填平。與其減緩,不如加速,人工填平渤海,以儘快形成陸地,讓關內關外聯成一片,利於開發建設。這樣一來,我國海岸線往外推,華北地區有了戰略縱深,同時又獲得了大量良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中國尤其華北的地理特點,就是水域太少,白洋澱還要想辦法恢復。就像這個渤海,有一片完全屬於中國的海灣實在太難得,經濟的,環境的,軍事的,有百利而無一害,應該保護好。
黃河出海口改回到黃海,是好事,本來蘇北沿海就非巖石海岸,無法建港。黃海又是開放海,與韓國還有爭議礁石,黃河泥沙淤積對黃海沒有太大影響,加之黃海就一片淺平大陸架,不但能自然造地,還能有利於搶回爭議礁石。目前困難就在於,原黃河故道經過幾十年的變遷,開挖河道的徵地、拆遷、鐵路公路、大運河改建的工程量比較大,協調難度大。
以前黃河是災難之河,大家避之不及!如今它能填海造地,好多個地方就搶起來了。當然,任何事情的歷史形成,都有自己的原因。黃河跑到山東的渤海入海,是因為蘇北的地勢太低了,經不起黃河的折騰。這種情況到今天也沒有大的改變。如果黃河改道蘇北,黃河發生大洪水怎麼辦?蘇北會不會洪水泛濫千裡?這些為蘇北搶黃河的人,是不了解蘇北的歷史,不了解蘇北的苦。
確實,渤海消失沒有什麼壞處,國家多了這麼多土地,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上海長江出海口,崇明和長興三島面積一直在增加,上海的面積也在增長。不像某島國,土地在一直減少。
滄海桑田是大自然的規律,何須擔擾什麼,原平衡被打破,必然建立新的平衡,變化是漫長而悄然產生的,人在地質變動中渺小到忽略不計,又何必忋人憂天!
對此你如何看?不妨說說你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