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愛因斯坦死亡真相(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
2023-09-15 18:11:48 1
1955年4月18日午夜,愛因斯坦在睡夢中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享年76歲,愛因斯坦曾兩次拒絕腹主動脈瘤手術,原因是愛因斯坦並不相信當時的外科手術。
不止於此
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
1971年,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
1986年1月24日,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猝死在賽場上,死因是馬凡氏症候群的併發症——主動脈瘤破裂。
1840年5月27日,義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死於馬凡氏症候群的併發症——主動脈瘤破裂(死後140年被醫生診斷為馬凡氏症候群)
動脈瘤——動脈瘤破裂
什麼是腹主動脈瘤,跟顱內動脈瘤一樣,腹主動脈瘤也是腹主動脈上的瘤樣突起,也不知是真正的腫瘤,像一個膨大的氣球。
但是一旦發生破裂,非常兇險,往往在入院前即死亡。
CTA重建檢查,左邊為正常,右邊為膨大的腹主動脈瘤。兩側的半圓形為腎臟。
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示意圖
腹主動脈瘤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血管之一,承擔著身體大部分內臟血液供應,肝臟,脾臟,腎臟,腸管以及雙下肢的血供。一旦破裂後,大量血液流出,病人很快就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
腹主動脈位於人體深部,當發生腹主動脈瘤時,一般很少症狀,很難被人察覺發現,跟腦內動脈瘤一樣,也是個人體的不定時炸彈,平時都很難察覺,一旦破裂,後果將會很嚴重。
當然腹主動脈瘤常常發生在有一些高危因素的人身上,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馬凡氏症候群等,也與吸菸飲食有一定關係,拒絕吸菸,避免用力排便。
治療
現在可以採用介入微創的療法。簡單來說大腿根部的股動脈切一個小口,沿著這個小口將一種帶膜的記憶金屬支架(覆膜支架)向上送到動脈瘤處,釋放支架後,金屬支架自動張開貼壁,從而隔絕了腹主動脈瘤,使血液不在對動脈瘤處產生衝擊,從而進一步阻止了動脈瘤擴張,甚至是破裂。
優點
相對於傳統外科開刀手術來說,介入的方法不需要開腹、阻斷主動脈,手術創傷很小,手術時間也很短,甚至不需要全麻、第二天就可以下床。
術前術後對比
注意:本文章只用於科普,不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