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一二三四五(15.周易系傳解讀)
2023-09-15 07:31:42
作者:楊本樞
原文: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履虎尾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簡單地解釋是伏羲畫了八卦,後人根據卦象研究出卦名、卦辭、爻辭;周文王根據八卦又演繹出64卦,64卦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以來,卦象、卦名、卦辭、爻辭組成了變易。
從「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到《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分別列舉了7個卦的一個爻辭來說明「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的規律,也是在說明64卦千變萬化的道理。
由於篇幅太長,本講不打算詳細解析這7個爻辭的具體含義,只是針對「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的組合規律說明64卦的每一卦都可以變化成其他卦,幾個卦可以組合成一個卦的方法。
特別說明的是,這是筆者的新發現,各種名著和各易學大師都沒有就這種變化規律進行說明,他們只是就《系傳》的7個爻辭進行解讀。
我的發現是:將前6卦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排列成一個新卦,第7卦的爻就是新卦中處於和第7卦同樣位置的爻,稱為變爻,佔卜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變爻的爻辭。
1.中孚卦的九二爻。爻辭是「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初九爻。
2.同人卦的九五爻。爻辭是「先號啕而後笑。」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九二爻。
3.大過卦的初六爻。爻辭是「藉用白茅,無咎。」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六三爻。
4.謙卦的九三爻。爻辭是「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九四爻。
5.乾卦的上九爻。爻辭是「亢龍有悔。」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九五爻。
6節卦的初九爻。爻辭是「不出戶庭,無咎。」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上九爻。
7.解(謝音)卦的六三爻。爻辭是「負且乘,致寇至。」子曰是孔子對該爻辭的解讀。此爻作為新卦的變爻即六三。
組成的新卦是履卦「䷉」,履的本義是鞋子,在卦中的含義是禮,引申為各種社會規則。履卦體現出來的各種社會規則恰恰印證了「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所體現的變化之義。因為社會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社會規則,同一時代同一地區同一國家的社會規則也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與時俱進,這些都體現了一個「變」字。
《系傳》的第7卦用了解卦的六三爻,而新組成的履卦恰恰也有六三爻,這絕不是巧合,應該是《系傳》作者的精心構思。因為,如果履卦是九三爻就對應不上,可見,《系傳》確實是想通過7個卦的7個爻來表達出「擬議以成其變化」的含義。
履卦的變爻是六三爻,六三爻的爻辭是「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 武人為於大君。」大意已經在此文的前面部分解讀過了。六三爻說明了變動中一定要量力而行,要韜光養晦、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