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飯與細嚼慢咽的關係(粗茶淡飯其背後的故事)
2023-09-15 04:28:51 2
我們有時候請別人吃飯,會在飯後謙虛地說一句:粗茶淡飯,招待不周。那麼,為什麼粗茶淡飯就招待不周了?他的背後又有什麼典故呢?
原意: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黃庭堅
「粗茶淡飯」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四休導士詩序》:
粗茶淡飯飽即休,
補破遮寒暖即休,
三平二滿過即休,
不貪不妒老即休。
這首詩的大意是:粗茶淡飯能吃飽就行了,衣服破了補一補能禦寒保暖就行了,日子平平穩穩過地去就行了,不貪婪不嫉妒活到老就行了。前兩句說的人對物質的一種心態,後兩句是人對精神的一種追求。
其實吧,這四句原話也不是黃庭堅所說,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當時黃庭堅的鄰居、宮廷御醫孫居昉。
孫居昉醫術高明,經常在力所能的情況下免費給士大夫看病,從來不收取回報。有一次他在被問到原因的時候,說出了上面那四句話。
另外,在古代,老百姓吃飯都很困難,時時都為生計發愁,哪有那閒工夫喝茶?更沒有那閒錢去買茶。喝茶都是上層社會文人雅士們的生活消遣。
粗茶淡飯,淡然心態
引申義:一種清苦的生活狀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粗茶淡飯」變得失去了他的本意,變成了字面意思。粗茶和淡飯是生活水平不高的的意思,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粗茶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的原產地在我國西南地區。據傳說,茶最早是有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的,此後喝茶逐漸成了中國人的傳統生活習慣。
茶葉
那麼什麼是「粗茶」,什麼是「細茶」?
茶葉根據採摘的季節不同分為粗茶和細茶:春天採摘的嫩芽或一芽一葉的鮮葉,被稱為「細茶」;夏秋採摘的老成茶葉,被稱為「粗茶」。細茶因為數量稀少,泡出的茶水好看,而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有錢人家喜愛,因此價格比較貴。而粗茶因為數量多,樣子不好看,價格平民,所以被普通大眾所喜愛。
還有一種說法,粗茶是有人們採摘的柳樹、梨樹、棗樹等到嫩芽,經過炒制加工而成的茶葉。其味道苦澀,不好喝。
所以,「粗茶淡飯」中的「粗茶」,不管是指哪一種,其都代表的是一些簡單、便宜的茶葉,表述的是生活清苦之意。
淡飯
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料就是鹽,尤其是在古人的認知中:不吃鹽,就沒勁兒幹活。
古人製鹽
自春秋時期起,管仲變法就把製鹽權收歸國有,普通民眾不得私自製鹽,也不可走私鹽,否則會被判重罪。到漢武帝時,常年對匈奴徵戰,國庫虧空,於是便開始對食鹽徵收重稅。
來源少了,又被課稅,兩個原因導致官鹽價格非常貴。在那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封建社會,普通百姓能有糧食吃就非常不錯了,哪有額外的錢去買官鹽?因此,百姓的飯菜多是淡然無味的。
所以,慢慢地,「粗茶淡飯」成了底層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就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本意。
粗茶淡飯的本意在回歸養生之道
如今的人們可以不為吃而煩惱,可以吃盡山珍海味,遍嘗人間美食。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健康,營養均衡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於是乎,在嘗盡大魚大肉後,粗茶淡飯有成了今人追求的生活方式。這裡的「粗茶淡飯」又回歸到了孫居昉口中的養生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