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皇太一在傳說中是什麼(眾所周知的天神)
2023-09-14 21:07:59 1
01
東皇太一,是我們神話史上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既不屬於正統的上古神話中的大神,又缺乏豐富的神話故事內容。但是從漢代開始,這位神秘的大神卻變成了一位官方和民間都極其推崇的天神。而且一直到今天,他仍舊被很多老百姓奉為神話史上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那麼這位既特殊又神秘的東皇太一,究竟有著怎樣的上古神話淵源,他本身又是怎樣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呢?咱們今天的文章,就來掰扯掰扯他的故事。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大臉怪特此聲明一下,本期文章內容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請大家僅僅作為神話故事觀看。
九歌
九歌
02
最早的「東皇太一」記錄,來自於戰國詩人屈原的《九歌-東皇太一》。大家一看名字就能知道,這首屈賦就是專門描寫和東皇太一相關的內容。《九歌》一共有十一篇,東皇太一是其中的第一篇,也是氣勢描寫得最為宏大而隆重的一篇。九歌的九並不是數字,九歌通「槱歌」,指的是祭祀之歌的意思。
《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原文說的是:在挑選好的良辰吉日裡,祭祀偉大的東皇太一。祭祀者穿戴隆重,華貴的坐席上擺滿了香氣迷人的美麗花朵。豐盛的佳餚被精心準備,祭祀用的美酒飄著桂香。各種鼓瑟樂器樂聲悠揚,群巫穿著嬌美的服飾跳著祭祀的舞步,他們身上草藥香氣充盈了祭祀的場地。祭祀者通過這種祭禮,來取悅東皇太一,以求得他保佑人們快樂安康。
這首屈賦除了標題中提到了「東皇太一」,通篇都是通過描寫祭祀的盛大場景,來烘託原文中所說的這位「上皇」的重要。屈原既沒有描寫這位東皇太一的身份,也沒有記錄這位「上皇」任何的故事功績,正因為這樣,他寫到的這位東皇太一就變成了後世的一個巨大的謎團。
儺戲
巫舞,是遠古時候人們祭祀祖先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方式。巫覡通過圍著篝火舞蹈的方式,來和自己所崇拜的神靈與祖先溝通交流。也就是說,祭祀的對象既可能是神,也可能是人。那麼問題就來了,屈原所說的這位東皇太一究竟是當時楚國人的大神,還是他們的某一位極為重要的祖先呢?
東皇和太一
03
國內某款很火的遊戲中出現一個叫做「東皇太一」的角色時,據說當時還有玩家寫文章吐槽說「為什麼好好的一個中國遊戲,要加入一個日本人的角色」。看來玩遊戲也要有點文化,不然很有可能玩的只是一個寂寞。
話說回來,東皇太一這個名字確實很另類。不僅僅我們現在覺得奇怪,就連古人也被弄得稀裡糊塗。
程憬[jǐng]在《泰一考》中說:「太一而稱東皇,不知何據?東皇之名,漢以前的古籍僅此一見。」
東皇和太一,它們不僅各有含義,而且可能更能幫助我們去理解這位大神的前世今生。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在九歌中「僅此一見」的東皇。皇和帝是有區別的,在遠古的時候,有著火炬光焰和宏大意思的「皇」字,代表的是遠古的人間首領,是有血有肉的人。
而有著天和太陽意思的「帝」字,則往往代表的是天神。比如說我們的文章常常提到的那些上古的大神:炎帝、黃帝、帝夋等等。雖然這些大神在上古史中極有可能確有其人,但是在上古史和神話史中他們已經都是神的存在了。
楚國青銅器
楚國崇拜神鳥以東為尊,楚墓的墓道口都是朝東的。而崇尚太陽和神鳥是東夷文化最重要的特徵。有人說楚人是淮夷的後裔,雖然我們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楚國的祖先就是東夷,但是地處江淮的楚文化和黃河下遊古老的東夷文化之間一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實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後來地處西北嬴姓秦人的祖先,就是來自於遙遠的東夷部落。
《九歌-東皇太一》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東為尊而得名的東皇很有可能指的是,楚國某一位發源於東方極為重要的遠古首領。在屈原的九歌中,楚國人用巫舞、美酒和佳餚祭祀自己最重要的祖先,祈求祖先的庇佑,這是符合邏輯和祭祀習慣的。
那麼,「太一」又是什麼意思呢?
太一的涵義非常的豐富,它是集合了道家文化、古天文學等等內容的一個重要的產物。
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星經》中說:「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馬、饑饉、疾病、災害。」
在先秦的中古神話裡,先人們認為夜空中漫天的繁星就是天上的諸神,而太一星就是一位主宰著十六神的帝神。這個太一星,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說到的北極星,古人也稱它為北辰和天極星。
北極星
那個時候的古代先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天空是一個巨大的穹蓋扣在四方的大地上。他們認為這個穹蓋是在不停地旋轉運動的,從而帶動漫天的繁星諸神一起運動。然而他們又發現,這個穹蓋似乎始終圍繞著北方天空的一個固定的中心在旋轉,而北極星恰好離諸星圍繞旋轉的這個視覺中心點很近,幾乎是靜止不動的。於是乎,北極星就被古人認為是天上諸星的主宰者,代表著位置最高的天神。
在道家文化中,太一的地位也極其地重要。
《淮南子·詮[quán]言訓》中說:「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
在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看來,世界最原始的形態被稱為「無極」,老子稱其為「道」。在道之後,就是「炁」(qi)也就是太一,也被稱為渾沌。
《呂氏春秋·孟夏紀》中說:「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
說到這裡大家恐怕都明白了,緊隨「無極」之後的這個太一,就是我們現在常常所說的太極。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陰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已經開始對主流的中原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一直被看作蠻夷,一心想擠進中原主流文化圈的楚國,當然會爭先恐後地吸納道家思想。恐怕就是在這個時候,楚國人將祖先東皇與中原文化的天神太一結合起來,組裝成了一個全新的神「東皇太一」。不過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zhǐ],太一神話到了楚國又入鄉隨俗變成了另外的一番模樣。
太一生水
04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中發掘出了一批戰國中晚期的竹簡。這批竹簡一共有八百多枚,包括了十六篇先秦時期的古籍,其中有一篇叫做《太一生水》的道家古籍就在其中。
《太一生水》篇共有竹簡14枚,記錄了和太一神相關的一則創世神話,原文開篇就說到: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原文很好理解,太一誕生了水,水「反輔」於太一後誕生了天,天又「反輔」於太一後誕生了地。簡而言之一句話,太一生成了天、地和水。
與中原傳統神話不同的是,水是先天地而形成的。與這個神話相類似的,印度古書《摩奴法典》中也記錄了混沌之神,首先用意念創造了水。
在湖北神農架發現的一部民間神話史詩《黑暗傳》中也有幾乎一樣的故事:
《黑暗傳》民間手抄本
史詩中說天地之初只是一團氣體,一片混沌瀰漫在黑暗之中,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水,經過無數代神人的努力,由一個叫「江沽」的神人,把水給創造了出來。同樣水是先於天地而誕生的,這恐怕是楚國太一創世神話的另一個翻版。關於《黑暗傳》的詳細內容,大臉怪曾經發布過一個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移步到主頁觀看。
秦統一天下以後,同樣有著東夷血脈,崇拜玄鳥的秦人,將太一改稱為太皇,與天皇、地皇並稱三皇,是秦漢時期最為重要的三個天神。
秦朝統治的時間並不長,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相爭。
我們都知道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是個地地道道的楚國人。而最終得到天下建立漢朝的劉邦其實是項羽的老鄉,他也是個正經八百的楚國人。
漢武帝
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聽取了方士謬[miù]忌的建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強調了太一的至上神地位,並用極高的規格進行祭祀。
武帝時期的祭神頌詞中說道: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太一。這時太一神的地位已經登峰造極,達到了頂峰。
馬王堆《太一將行圖》
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件帛畫,被稱為《太一將行圖》。帛畫是一幅與「太一」等神祇qi有關的圖畫,上部正中描繪了一個頭戴鹿角的神祇,根據帛畫左側的題記推斷,可能就是「太一」神。
但是到了漢成帝時期,鑿壁偷光的匡衡請求恢復祭祀周代的昊天上帝,不再祭祀其他「妄造」的神。這裡所謂的「妄造」的神,指的就是太一神。公元前32年十二月,漢成帝在長安的南北郊修建祭祀天地的祭壇,並下令取消祭祀太一神與后土神的祭祀活動,從此顯赫一時的太一大神猝cu然走下神壇,自此漸漸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遊戲中的東皇太一形象
但是千餘年後的今天,隨著後來者的藝術創作,東皇太一又在小說和遊戲作品中復活,並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重新爬上了神壇,成為了一位炙手可熱的超級大神。無論東皇太一的神話來歷是否正統,也不論他被祭祀的時間多麼短暫,只要他來源於我們民族的文化,也被我們的普羅大眾所喜愛,那麼他就值得我們去宣揚和傳播。
嚴格意義上來說,東皇太一併不是我們上古神話討論的範疇,但是在前幾期關於上古神國統治者的文章中,很多朋友們在彈幕和評論留言中都提到了「東皇太一」,所以單獨製作了一期文章和大家淺顯地掰扯一下。關於東皇太一,如果您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請評論留言告訴我們。
想要了解更多上古神話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上古神話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視頻,我是只說自己觀點的大臉怪,謝謝您的觀看,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