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說什麼(九九重陽略說九)
2023-09-17 03:17:13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 / 陽/ 節
「九九重陽」,即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在十以內的數字之中,九是人們相當喜愛的一個數字,因為「九」寓有多、高、大、深、遠、極的含義,而「九」又和「久」同音,所以九還有久的意思。因此,自古以來有許多用「九」構成的詞語,以及用「九」反映、表達的各種事物。
如九方(中央與八方);九農(泛指各種農事活動);九流(先秦時期的學術流派歸納為九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九芒(光芒四射);九華(華麗);九霄(天之極高處);九泉(地之極深處);九楹(形容殿宇、房屋的柱子多,建築雄偉);九腹(大腹);九慮(反覆周詳考慮);九篇(反覆懇切規諫);九折臂(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九九歸原(歸根到底);九牛一毛(極為微少);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極大的力氣);一言九鼎(言辭之分量或作用極為重大)等等。
對數字「九」的青睞
中國古代百姓也喜歡選用「九」。例如,農曆九月九日(重九)作為敬老尊老的重陽節,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最早記載的「九針」,是古代中醫九種不同治療用途、不同名稱的醫具。中國古代民俗「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古人自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為「一九」,到「九九」時共八十一天。
「消寒」的作法是:從冬至日開始,在已畫好的不著色的81枚花瓣素梅上,逐日給一枚花瓣著色,侯花瓣全部著色完畢之日,出現氣候轉暖,寒意隨之消除,故稱「九九消寒圖」。
人們從事的職業多種多樣,中國古人將各種行業統稱為「三十六行」或「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上述數字均為「九」的倍數)。後來衍生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諺語。孔夫子數以千計的眾多學生之中,出類拔萃者挑選出七十二人,被稱為「七十二賢」。著名小說《西遊記》第二回寫到孫悟空神通廣大,變化豐富:「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後來「七十二變」也用來形容變化無窮的含義。
豐富多彩的「九」
古人著述的名稱,有些也取與「九」有關連者,例如:秦、漢時期討論中醫學81個問題的名著《黃帝八十一難經》;約成書於東漢初年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明代孫應元撰著北方遼東等九鎮歷史地理要籍《九邊圖說》;《楚辭》中的篇名《九懷》《九辯》《九歌》等。
中國古代,不僅書名、篇名喜用「九」,而且有些書的卷數和篇數,也喜歡定為九,例如《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內經·靈樞》,各為九卷,每卷各為九篇。
此外,中國歷代人名也喜採用「九」,例如:南宋時,以「三陸子之學」見稱的學者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三兄弟;明代文學、戲曲作家王九思;清代醫家陸九芝等。而江西九江、香港九龍、吉林九臺、四川九寨溝、福建九龍江、上海豫園九曲橋等,則是地名或建築取用「九」者。
妙哉!無所不在的「九」,豐富多彩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