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銜了是什麼意思(授銜有人讓有人爭)
2023-09-09 19:04:49 1
1955年授銜,是黨和國家對那些浴血革命者的肯定和褒揚,這是涉及每個人的成就和榮譽,在軍人眼裡是看得很重。因此,很正常的出現了三種情況:一是對組織給評定的階銜欣然接受,這是絕大多數;二是自覺受之有愧,向組織提出降銜,表現出高風亮節;三是對自己評定的階銜不滿意,認為應該高一些,向組織張口去爭取更高級別軍銜。這也正是毛主席說的那句:「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授銜時。」
我們來聊聊這件塵封在歷史中的這件往事。
毛主席不要大元帥
中央軍委授銜評定小組參照蘇聯模式,給毛澤東主席評定了大元帥,也給他定製了大元帥服。但毛澤東表態,他不接受這個大元帥銜,不當這個大元帥。他說,「讓我穿著這個大元帥服怎麼到群眾中去,那多彆扭啊。」
毛澤東表態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也紛紛表示不參加評定軍銜。
被授予元帥銜的彭德懷表示:「我並不需要這個牌牌,也夠不上什么元帥。」徐向前、羅榮桓也要求不授元帥軍銜。
徐海東向毛主席表示,「大將軍銜,受之有愧」。堅決要求降銜。但毛主席和周總理都不同意他降銜,說,「如果你是中將,讓別人怎麼辦?」許光達得知自己被評為大將後,給毛主席寫信堅決要求降銜。
徐立清、賴傳珠兩位將軍堅持請求將自己的上將降為中將,韓練成要黨員不要上將,孫毅要求不授中將授少將。
還有許多將軍表態要求低授,組織做了說服工作後,都授予了相應應授的軍銜。
許世友碰釘子
許世友被評定為上將,但他期望自己能被評為大將。他找到周恩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周恩來對他說了一句:「粟裕也只是大將呀!」許世友表示粟裕是大將頭,他可以當大將尾。周恩來又說了一句:「蕭克也是上將嘛。」要比起來,蕭克肯定比許世友更有資歷評大將,這下許世友再也不敢說啥了。
林彪為劉亞樓出面給毛主席寫信,想要將其提升由上將授為大將,但主席未允。
王必成被評為中將,他有些鬱悶,為此找到老領導譚震林,希望他能幫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譚震林還真去了,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王近山也嫌自己的中將軍銜低了,為此發牢騷。鄧小平知道十分嚴肅地批評了他一頓,他就老實了。
但有一個人對自己的軍銜耿耿於懷,一生也邁不出去這道坎。這個人就是被授予少將銜的鐘偉。他對自己的期望值絕至少是中將,因此對此少將軍銜異常惱怒,還因此不穿軍裝。
鍾偉黯然失色
鍾偉於1930年入黨並參加工農紅軍。紅軍時期,他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四野的12縱隊司令、四野49軍軍長,最高職務是正軍級。
鍾偉打起仗來十分驍勇,因而有「中國巴頓」的稱號,他的部隊為東北軍區頭等主力師。《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評價鍾偉所部說:「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以猛打、猛衝、猛追三猛著稱。善於運動作戰,為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
鍾偉指揮最出彩的戰鬥是三下江南的靠山屯之戰。這一戰鍾偉等於是「指揮了林彪」,打了一個相當漂亮的一戰。
縱隊司令和軍長這一經歷,是可授中將軍銜的。鍾偉是49軍第一任軍長按照框框可以授中將。他的政委袁昇平是中將,他麾下一個師長溫玉成也是中將,其他麾下幾個師長和師政委都是開國少將。而他這個軍長卻是少將,就覺得抬不起頭,因此大發脾氣,公然喊道,要把軍銜牌牌掛在狗尾巴上。林彪得悉後,把他叫去狠狠批了一番。
鍾偉之所以沒被授予中將軍銜,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解放戰爭後期,鍾偉49軍的146師在追殲白崇禧所部時,在青樹坪被敵軍狠狠「反咬一口」,我軍損失1300多人吃了大虧,鍾偉因此做了檢討。這場失利「硬傷」應是影響他授中將的主要原因。二是從性格上來說,鍾偉有不受人待見的地方。他一貫比較豪橫,在蘇北地區曾經毆打過地方幹部,造成極其惡劣影響。他也一貫以自己為主,沒少做違反紀律的事。在東北戰場,除了林彪只有羅榮桓和第2縱隊司令員劉震的話他才能聽一點。
授銜是一個綜合考量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太多的人,絕不是一件容易事。高屋建瓴的毛主席十分清楚,為此他對一些授銜較低的人採取了底銜高職的辦法,來「找平衡」。安撫這些將軍的心態。毛主席親自點名,讓鍾偉按中將的標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這就是典型的低銜高配。
1959年,鍾偉因為公開替老師長黃克誠打抱不平,結果遭到撤職,退出軍中,改任為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後來,又改任為安徽省農墾廳副廳長。1979年平反。
1984年6月24日,鬱鬱寡歡的鐘偉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生前他寫下遺書,要求不舉行追悼會,骨灰撒在平江起義爆發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