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和橘子的區別和功效是什麼(桔子和橘子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3-09-10 00:36:59 4
在許多人的從小到大的認識中,他們認為「桔子」是「橘子」的簡寫。實際上是錯誤的,橘子和桔子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誤解的原因可能與文本改革有關。 1977年,漢字改革委員會在《簡化漢字第二個方案(草案)》中明確將「橘子」減少使用,統一改為「桔子」。但是,1986年又在第二次漢改案和更正通知中廢除了。因此,桔子和橘子實際上是不依附於彼此單獨存在使用的。
橘子和橘子一詞在古代就單獨存在。但是橘子這個詞應該早得多。
中國第一本系統的字典《說文解字》指出,「橘」的含義就是我們所說的「橘子」。但文獻中沒有桔子(jú)的條目,有些只是(桔)(jié)。
可以看出,「桔子」應該是一個較晚的名詞。關於「桔」的演變,歷史上曾有這樣的說法:在湖南長沙,有一個地名叫橘子洲。北魏地理學家李道源寫《水經注》時,把《橘子洲》寫成《吉子州》。可以看出,古代「桔」的前身大概是「 吉」。吉具有吉祥的含義,也代表了古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平遠延年》中,宋人周必達有云:「 橘洲在湘江中,巨浸不能沒,膏潤宜橘,是以得名。橘,訣律切;吉,激質切,本作兩音,比人混而為一。故酈道元注水經,橘洲或作吉字。近世偽傳東坡錄《橘傳》,亦指為吉。」
可以看出,在宋代,「橘」寫為「吉」的書寫已經非常流行。那麼,「 吉」如何演變成今天的「 桔」的吶?
在古人將水果「桔子」寫為「吉子「之後,不論從漢字造字法還是我們的目視習慣來看,都是非常彆扭的。後來由於橘子畢竟是種木本植物,人們在「 吉」一詞中添加了一個木字旁,這成為了木製側面的形聲符號。因為,超過90%的古代漢字是象形文字。
如今,「橘子」和「桔子」的使用已經很混亂,大多數人無法區分其用法。
有人說:寫作「橘子」是南方人的用法,而寫作「桔子」則是北方人的習慣。最典型的例子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祖先從很早的時候就稱它們為「橘子」,所以南方人懶得更換它們,至今仍在使用。
北方人更喜歡稱其為「桔子」。儘管發音相同,但簡單的筆畫足以看出北方人的直率和大膽。
其他人說:皮薄的被稱為橘子,而較厚的被稱為桔子。還有一種說法是,橘子沒有種子,桔子有種子。因此吃到籽多的就是桔子。實際上,這些主張都沒有科學根據。本質上,桔子和橘子具有相同的含義,指同一種水果。
說到這一點,小編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歷史上有一個人很喜歡吃橘子,甚至達到瘋狂的程度,他是明末的偉大作家張岱。
史料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剝之」,最後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死後在他的《自墓志銘》中,他為自己留下了四個字:「茶淫橘虐」。是茶和橘子的雙料狂熱者,在文學史上可以說是一件有趣的事。
各位讀者,您如何看待「橘子和橘子之間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