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意義?
2023-09-09 16:02:00 3
萬聖節是西方的節日,在中國頗受年輕人的歡迎。萬聖節總是搞怪的節日,帶來許多的歡聲笑語。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萬聖節的意義【篇一】
對中國孩子來說,西方國家的萬聖節畢竟是一種新鮮事物,適當過一下萬聖節並無不可,就像外國人過中國節日一樣,讓孩子們在萬聖節前夜,通過「鬧鬼」等活動,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壯大「膽量」,了解萬聖節的來歷傳說。
我國沒有萬聖節,萬聖節更多是一種社交的舞臺。在我國一個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到兩個孩子的背景下,孩子的社交範圍以及與其他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少。而萬聖節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間的交流,尋找一起玩耍的樂趣,了解國外的文化。偶爾過一次「萬聖節」這樣具有社交意義的節日,可以讓孩子們放下家長緊逼的課業負擔,放鬆心情,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很有意義。
萬聖節是個舶來品,近年來,萬聖節來到中國,並為青少年所青睞。在不丟失傳統文化的同時,過過萬聖節,扮成鬼怪的樣子,製作個南瓜燈,點上蠟燭,互相嬉戲,增添生活的快樂,也是對平時緊張生活的一種解脫,應該說是好的。在西方節日越來越熱的趨勢下,擋是擋不住的,與其圍堵或敵視不如順其自然發展。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傳統節日都承載著人類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過節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對這些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的不斷重溫、強化。當前,強調推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強調借鑑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勇於面對包括西方文明在內的其他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把有益的成分吸收、整合到我們的文化中來。在處理「洋節」這個問題上,視而不見或者一味排斥都於事無補。
萬聖節的意義【篇二】
每年的10月31日乃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Halloween)。「萬聖節」又稱「鬼節」。它是西方歷史悠久的節日之一。據說,早在公元前,住在英倫三島、愛爾蘭、法國一帶的凱爾特人每逢10月31日都要為殘廢和黑暗之神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天晚上,他們預備了許多美味佳餚,讓善良的鬼來吃,還有曠野的山丘上燃起篝火,讓明亮的火焰招來善鬼,驅走惡魔。這可能是鬼節的最早形式了。後來,「鬼節」又與基督教相結合,成為聖徒們的一個傳統節日,並改稱為「萬聖節」,時間定於每年的11月1日。以後,這一節日逐漸從歐洲傳入北美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區。
這一天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盡其所能的作怪,而不會招致異樣的眼光。大部份的家庭會在院子裡擺上幾棵南瓜或是和真人一般高的稻草人,並且在窗戶上裝飾小小的南瓜燈或是掛上一副骷髏;有些人也會在前門上方掛些蜘蛛網。愛熱鬧或是有年輕人在家的家庭則會舉辦化妝舞會,或是將家裡裝飾成鬼屋!萬聖節可是僅次於耶誕節和感恩節的第叄大節日喔.。
當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他們有的披上漆黑的長衫,騎著魔帚,扮作女巫;有的裹上白床單裝鬼;有的戴上畫有骷髏旗的帽子扮成海盜;不少孩子手中還提有一盞南瓜做成的傑克燈(Jack-O』-Lantern)。在月光照耀下,他們來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TrickorTreat"(惡作劇還是請客),如果有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有時就把人家門上的拉手塗上東西,或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浪漫的小客人。所以當夜色消逝時,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回到家裡。
萬聖節的意義【篇三】
萬聖節英文是AllSaintsDay,亦稱「諸聖瞻禮」,天主教和東正教節日之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HallowMas」。
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是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Hallow)。現在社會上為了商業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夜裡組織各種充滿妖魔鬼怪的活動,完全背離了萬聖節的神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