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叫婦女節(被稱為婦女)
2023-09-10 02:10:01
關於「婦女節」,最近討論越來越多,這是伴隨著女權主義而繞不開的話題。
實際上,到底該怎麼看待「婦女節」?我作為男性,寫起這個話題來,是有點怯怯的。因為女性當然應該由她們自己定義,我們不應該去畫框框。
我寫再多,只要有一名女性站出來說:「你說得不對。」那我都無法反駁。
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
前幾年,開始有人把「婦女節」說成「女神節」「女王節」。這好像原本是好事,因為這說明現代女性可以自我定義,她們可以展示自己想要展示的形象。畢竟女性是什麼樣,是該由她們自己說了算的。
甚至有一段時間許多年輕女性比較牴觸「婦女」的稱謂,認為那是已婚女性的特指,叫婦女是把她們叫老了。
我記得我讀高中、讀大學時,在3月8日這天,常會有男同學向女同學開玩笑,祝她們「婦女節快樂」,女同學就會生氣。這是一個「玩笑梗」,曾經經久不衰。現在我畢業好多年了,不知道學校裡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梗」?
不過,這一兩年,又有很多人開始認為「女神節」「女王節」是對女性的「物化」,應該撥亂反正,就叫做「婦女節」。
為什麼會在幾年時間內導致這樣的變化呢?
還是因為有太多商家搞事情。他們最善於投其所好嘛,把「女神節」「女王節」用在銷售活動中,以致於婦女節就像其他很多節日一樣,變成了「購物節」,所以招致了許多人的反感。
到今年,一個商家在3月8日這天作怎樣的銷售宣傳,其實可以看出他們的產品銷售定位以及他們對網際網路輿論變化的認知。
這兩年還有人更進一步,他們是「復古派」,通過婦女節的起源以及最初的英文定義,認為就應該按照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來翻譯,叫做「國際女性節」,畢竟女性聽起來似乎比「婦女」更中性詞一些。
另外,還有人認為,即使是在「婦女節」這天,把女性「像花一樣」捧在手心,也是不對的。女性不僅不需要被定義,也不需要被捧在手心,更不應該被「插進花瓶」。
我覺得,這有一定道理。婦女節的來源,本就是女性為了爭取更公平的權益,而不是為了爭取被「捧在手心」。
實際上,在漫長的古代史上,無論中外,上層階級總是把女性捧在手心的,但那好像更多是為了體現男性自己風度的一種表現,「捧在手心」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女性的霸權和物化,是對自己擁有的「物品」的「呵護」,在現代社會並不值得提倡。
那麼到底該怎麼看待「婦女節」?我不敢妄下定論。我只能說一說,作為男性,該怎麼對待遇到的女性。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尊重和平等。首先認為對方是和自己一樣的人類,而不要總是把女性身份作為標籤給對方貼上去。
更進一步,我們是要消解男性霸權社會的。現在還是男性霸權社會嗎?當然是,你看看現在政界、商界的領袖,是不是男性遠遠多於女性?
這當然不是因為男性比女性強,而是因為男性有機會得到更多的教育和機會,從而才能夠走得更高。如果機會均等呢?
如果說,在叢林法則中,體力是最大的優勢,那麼在如今社會,顯然不是靠體力決勝的時代了,靠智力,男女沒有太大區別的。
讓我有些失望的是,即使是在年輕一代中,在90後中,居然也還有重男輕女的生育思想,不知道家裡是有皇位要繼承還是有上億資產要繼承?
更何況,皇位和上億資產,女性同樣可以繼承。
總之,男女平等,任重道遠。我們作為男性,不應該覺得自己要天生站在男性陣營,這本就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
歸根結底,主席都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我們還猶豫什麼呢?儘自己一點力,為推動男女平等多做一點點貢獻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