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賈汪的書信作文
2023-09-09 20:54:45 1
賈汪區歷史悠久,遠在商周之前就有人類定居,生息繁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關於賈汪的書信作文一:
我的家鄉是從一個破爛不堪的鄉郊野外變成了一個熱鬧非凡、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的城市。
以前的賈汪,馬路坑坑窪窪,到處都是炭灰,房子非常破舊,人口也很少。
可是隨著世界的發展,現在的賈汪比以前的賈汪恰恰相反馬路平平整整,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房子很整齊,人口也很多。
賈汪變化的真美哇!
關於賈汪的書信作文二:
賈汪,我的家鄉,養育了我20年的故土,那裡有我爺爺奶奶的墳墓,有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有很多象我一樣50萬老賈汪人太難以丟掉的東西,然而眼看著坯州的崛起,眼看著大黃山大廟的長足發展,再看看賈汪窄窄的街道,四處的垃圾,到處吹牛打牌亂吐痰的賈汪人,看看四處上訪告狀老百姓,和為工資大鬧市委市政府的公安、法院幹警,再看看今天晚上區委區政府門前的長長隊伍的老師。我不禁要問,賈汪怎麼了,我的家鄉怎麼了。。。。
誠然,賈汪因煤而興,因煤而廢,區劃時又被拋棄,賈汪背負的歷史包袱太多太重了。但區劃多少年了,這些年賈汪究竟有沒有發展?發展了多少?與兄弟區縣相比是快了是慢了?關閉煤窯多少年了,賈汪的的工業究竟怎麼樣?有哪些真正拿的出手的支柱產業?引進了多少外資?我不知道,也許在政府的報告中有被統計有增長,但為什麼賈汪的工資一直不高,以至於連吃皇糧的公安法院幹警都要群起去市委市政府要說法,以至於辛辛苦苦幾十年的老師都要成群結隊的到區委門前要飯吃。難道真的是這些人要價太高?難道真的是這些人素質太低不能理解領導的為難,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我不禁要問下一個以這種極度不和諧的方式向黨委政府要飯吃的會是哪個,下下個是哪個,下下下個又會是哪個。。。。。。我們的黨委政府我們的領導幹部又會以什麼言語答覆下個、下下個、下下下個。誠然賈汪的發展不利有歷史的原因,有國家宏觀政策的因素,但我們的黨委政府能把賈汪的現狀歸咎於歷史,歸咎於國家政策嗎。每一次都拿歷史的包袱、財政的困境來說事嗎?賈汪的百姓是善良的,他們可以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相信黨委、相信政府,但我們的黨委和政府還怎麼能讓百姓這麼一次一次再一次的去相信你們。
試想一個地區的黨委和政府連公職準工職人員的工資都解決不好,百姓又怎麼能要求他為這個地方的發展和諧建設做什麼?賈汪的百姓不怕生活艱難,賈汪的公職人員也不怕工資比市區低一大截,那賈汪人怕什麼,怕沒有希望,怕這種怕了十幾年的日子會一直無休止的延長下去,延長到他們的子孫後代。
我不禁又要問,為什麼坯州為什麼那麼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大步一大步的向前發展,毫不留情把賈汪丟在徐州的最後方陣中。難道真的因為他是縣級財政嗎?難道因為坯州有什麼優惠的政策嗎?黨委政府再拿歷史拿財政說事的時候,為什麼不說說其中人的因素呢?為什麼不拿坯州黨委的發展精神、發展幹勁來進行橫向對比呢?坯州人敢於打破官場的潛規則,敢於提拔能發展的人,不等,不靠,不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神話。不打破賈汪官場的那一潭死水,不打破短平快的政績觀念,賈汪別想發展,永遠別想。
關於賈汪的書信作文三:
徐州市位於江蘇省的西北部,東經116º22′~118º40′、北緯33º43′~34º58′之間,東西長約210公裡,南北寬約140公裡,土地總面積11258平方公裡。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東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貫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達,北通京津,南達滬寧,西接蘭新,東抵海濱,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年燦爛文化。帝堯時建大彭氏國。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漢時,徐州是楚國的屬地。楚漢相爭時,這裡是西楚國的國都。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這裡是其親屬的封地。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至1945年正式設市,隸屬江蘇。徐州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雲龍、鼓樓、泉山、九裡、賈汪5區。全市幅員面積11258平方公裡。
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蹟,宛如斜掛於歷史蒼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集中體現了古人的非凡創造力和深遂智慧,極具藝術欣賞和考古價值。以雲龍山水、泉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風景區風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勝古蹟掩映其中,與之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更多相關書信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