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最好的抗戰電視劇排行榜(收視升至第2名沒想到)
2023-09-10 07:50:25 3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想要在國產抗戰劇領域分一杯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劇本年年有,爆款可不是常常出現。能從一眾逆天抗戰劇中脫穎而出的,都是讓人慾罷不能的佳作。
在我們的記憶中,抗戰劇的主角各個超神,拿起槍就能一挑三鬼子,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三下五除二讓鬼子跪地叫爹。
不知何時起,抗戰劇逐漸被「神化」,還有些脫離現實。好的抗戰劇難覓蹤跡,所謂的「神劇」成為了主流,主流之所以能成為主流,是因為它有人看,有收視率。
正所謂,百口莫辯,眾口難調。
抗戰神劇成得了一時氣候,卻成不了一世氣候。
爆款神劇,開啟新紀元?脫離現實的電視劇終究代表不了大眾喜歡的真劇。當「神劇」撕開真實面貌跌落神壇之時,我們才發現,真正的經典抗戰劇從不靠博眼球出圈,它們能經得起觀眾和市場的長久檢驗。
前有抗戰神劇《信仰》讓人慾罷不能,今有《虎膽巍城》得央媽青睞,一戰成名。
《虎膽巍城》的熱播對於國產抗戰劇來說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從收視率方面來說,它就是實打實的爆款。
《虎膽巍城》上映首天的收視率就創造了破二的歷史性記錄,其在央視八套的收視峰值更是達到了二點六。
如此傲人的收視數據在整年的電視劇平臺都是少之又少的,能夠與他匹敵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要知道就連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的收視率也不過0.613而已,收視率破2的成績足以讓《虎膽巍城》穩坐抗戰劇爆款的寶座。
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人蕭寒在家鄉望海帶領民眾抗戰的故事。
蕭寒接到上級指令回到家鄉組建抗日獨立武裝,為保護望海民眾,他身先士卒抗擊敵寇,在他的感染下,望海人民紛紛加入他的抗戰隊伍保家衛國。
蕭寒在望海多次帶領民眾參與遊擊戰、保衛戰,在激烈抗爭中,蕭寒與望海人民一起見證了根據地的擴大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浙東根據地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虎膽巍城》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收視率,與他強大的演員班底密不可分。
《虎膽巍城》的主創陣容是近年來國產抗戰劇少有的實力派班底,在這部戲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老演員傾情加盟。
劇中男主角「蕭寒」的扮演者徐佳是專業科班出身,具有多年的抗戰劇表演經驗,在軍旅劇《我是特種兵》、《特種兵之火鳳凰》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他剛勁硬朗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蕭寒」的角色設定,憑藉著多年在軍旅影視題材劇的摸爬滾打,他已然成為了演技與實力並存的存在。
在配角方面,《虎膽巍城》劇組可謂是各個演技派。飾演 王茂林的齊奎,表演經驗豐富,先後出演過《呂梁英雄傳》、《長城紅》等作品。
出演陳漢生的馮國強更是我們熟知的老演員,憑藉著在《緝毒英雄》、《緝毒先鋒》中的精彩表現,他的多元形象深入人心。
無論是兇狠的毒梟,還是謹深的臥底,他都能演繹的惟妙惟肖,強烈的反差表現力,讓觀眾們記憶深刻。
除了上述兩位演技派,在劇中,還有趙麟、喬俊達、鄭曉寧等多位演員的加盟,他們精湛的演技可謂是為《虎膽巍城》的爆火上了一重保險。
除了在演員班底上下功夫,在故事架構方面,劇組也是下足了功夫。
尊重歷史,竟然是噱頭?《虎膽巍城》在抗戰劇領域開創了先河。為了保障故事結構的完整性和創新性,劇本大膽地跳脫出了原有的故事情節設定,放棄了靠「誇張情節」、「身懷絕技」為噱頭博眼球的故事模式,轉而開始加入諜戰情節。
通過以浙東根據地建設為故事線索展開敘述,既把精彩刺激的正面戰場展現出來,又把風雲湧動的後方完美呈現,以多重視角再現了戰爭年代的緊張刺激,給觀眾們一種前所未有的觀感,讓人慾罷不能。
為了使得歷史脈絡更加完整,創作團隊還立足於浙江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真實抗戰歷史進行創作,加入了許多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抗戰歷史。
《虎膽巍城》這部劇從開端便展現出了明確的作品風格,作為一部抗戰片,它的整體節奏快,環環銜接。
在首集中,我們便能感受到快節奏的劇情變化。
日寇派出飛機對無辜民眾進行了瘋狂的掃射,由於日軍火力猛烈,男主角蕭寒在空襲間隙為保護民眾,孤身一人跑到廢墟中拿起機槍進行瘋狂的掃射。
或許看到這裡大家覺得蕭寒是真正的大英雄,可是仔細看下面的劇情我們便能發現些許不對勁。
蕭寒拿著機槍對著他打飛機,不顧日軍猛烈的炮火襲擊,想要當個大英雄,在廢墟裡一打就是好幾分鐘。
眼看著他一個人戰鬥,一旁的人沒有一個敢站出來和他一起,這難道不奇怪嗎?
編劇向給蕭寒製造一個「大英雄」的身份,我們沒話說,但是太過刻意的突出他身上的英雄主義色彩真的合乎情理嗎?
當時的劇情架構是在空襲,按照正常人的思維,碰上這種場面不應該先保命嗎?一味地逞能有什麼用呢?
最後,蕭寒一人在廢墟中活了下來,一旁嚇到魂丟了的國民黨人把他看做是「神」一般的存在。
難道除了蕭寒,剩下的人都是廢物嗎?大禍臨頭,只有他能改天換地,救人於危難?
看到這一點,我不禁想問一問編劇,為了突出蕭寒的主角光環和英雄主義情懷,而忽略了整體的劇情銜接真的值得嗎,過度美化主角,把它描繪成神一般,就是觀眾想看到的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網絡上吐槽這個情節的人不再少數,許多人認為這是編劇「用力過猛」的體現。
英雄人物,真的存在嗎?說到這裡大家是否感覺劇情有些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抗日神劇」的套路。英雄都是有超能力的,一個人打十個鬼子都不在話下。蕭寒這麼能,都是因為他身上有主角光環的保佑。
在民族危難的關鍵時刻,雖然有人為了活命畏首畏尾,但那畢竟是少數,在抗戰年代,現實的殘酷遠比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血腥。
雖然《虎膽巍城》的收視率很客觀,但這也掩蓋不了它的「神劇」本質。
在劇中,拖泥帶水的情節還有很多,比如,日本人和蕭寒三人小分隊在關隘阻擊的細節。
在戰爭期間,日軍一個中隊的編制人員約為180人。
中隊的人數是蕭寒小分隊的六十倍。為了阻擊敵人,蕭寒帶著另外兩個夥伴垂死掙扎。看到這裡,我不由得為編劇點個讚,為了襯託主人公,真的是費勁心力。
蕭寒三人和日本中隊僵持了一天,沒日沒夜的進行遊擊戰,蕭寒靠著智慧把日本贏了,但細想一下,顯然就會發現其中不靠譜的地方。
180個敵人對戰3個人,從人數上來說敵我懸殊,日本人的優勢不言而喻。從武器上來看,日軍武器精良,就算是野外環境惡劣,不適宜作戰,但日本人也可以進行地毯式搜索,尋找蕭寒三人的下落。
為什麼一個中隊的人能被蕭寒一行人耍的團團轉呢?究其原因,最準確的解釋便是劇情需要,誇張的劇情是對人物形象的最好烘託。
說到這裡,《虎膽巍城》的劇情定位和主角定位已經身份明顯了,他雖然跳脫了以往「抗戰神劇」的俗套設定,進行了些許創新,但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
《虎膽巍城》的劇情可謂是千篇一律了,作為一部創紀錄的電視劇,他的劇情設置對不起觀眾的期待。
有些歷史知識儲備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漏洞和歷史錯誤,雖然有許多觀眾認為這是電視劇創作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影響觀看,但這樣的問題出現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此時不更正,何時再更正?
多年以來,抗戰片一直靠誇張劇情吸引觀眾眼球。變相誇大英雄的能力,脫離事實依據,讓許多未成年觀眾對歷史有了以偏概全的認識。
一部優秀的抗戰劇不在於劇情有多麼刺激,也不在於主角能不能赤手空拳以一擋十。其關鍵在於能否尊重歷史,還原歷史。
雖然這部劇也會可以放大某些內容,但做到最好的就是尊重了歷史。但就這方面來講,央媽這次絕對沒有看走眼。
#頭條創作挑戰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