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有哪些活動(中華傳統美德廉)
2023-09-14 09:54:33 1
湖州師範學院 吳佳麗
廉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之一。廉,原意是指廳堂的側邊,引申為正直、清廉、節儉、明察等意思。在古代,廉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要求,常見的含義是不苟取、不貪得,即我們所說的廉潔。在先秦典籍中,廉、潔二字已經合稱,廉潔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十分燦爛的一部分,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周渭是北宋著名的一位"清官",廣西恭城人,他愛民如子、清正廉潔、執法嚴明,人民深受其惠。常言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周渭入朝為官,而其家人卻一直留在恭城鄉下,他的妻子種桑養蠶,以勤耕苦織維持家庭,撫養兩個兒子,為他們謀業娶親,過著普通百姓貧苦的生活。開寶三年(970年),廣南各州縣平定,朝廷下詔查找,周渭的妻兒才得到朝廷的錢糧周濟。周渭也在任廣南諸州轉運副使後,才有機會回恭城探望家人。這些事在當時為世人所稱道,北宋學者朱昂有感於周渭的清廉和他妻子的賢良,專門為周渭妻子莫筌寫了《莫節婦傳》記載她的感人事跡。
最讓今人敬佩的還是周渭的廉潔。周渭雖歷任宋朝重要官職,卻始終清廉自守,官囊空虛。因侄子招兵買馬之事受到牽連,周渭被貶為彰信軍節度副使。鹹平二年(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聽聞周渭的名聲,欲將他召回重用,但就在詔書到達之時,他卻因病溘然長逝了。周渭家境清貧,史書記載"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意思是宋真宗憐憫他家裡窮得連葬身之財也沒有,賻賜十萬錢予以安葬,後又敕封周渭為"忠祜惠烈王"。當地百姓為緬懷清正廉潔的周渭,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建立了周渭祠,現在是聞名全國的歷史廉政文化古建築。
在我國古代,"廉生威"與"公生明"總是並列在一起的。古人認為"廉之謂公正",廉潔與公正是互為前提,密不可分的,在現實生活中,公正者必然廉潔,而只有廉潔方能保持公正。清介自守,居官克儉,才能不思苟取,拒賄不納。孔子把"廉"視為從政者的"五美"之一:"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廉吏很多,子罕弗受玉、楊震誡"四知"、包拯拒貢硯、張伯行張檄禁饋送等等,都是廉潔從政的典範,在私有制的封建社會,他們的這些德行可謂出淤泥而不染,確實難能可貴,令人肅然起敬,所以能夠傳誦至今,為後人所效法,使中華民族崇尚廉潔的美德薪火相傳、代代弘揚。
在大力反腐倡廉的今天,各級領導幹部、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應以史為鑑,傳承美德,恪守廉潔,以敬民之心對待"權",以淡泊之心對待"位",要經得住誘惑,頂得住侵蝕,廉潔奉公,勤政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