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與不見讀後感
2023-09-14 03:01:05 1
篇一:見與不見讀後感
每次讀到這首詩,心中都會有一些莫名的滋味,說不清是苦澀還是甜美的回憶,有時招之不來,有時又揮之不去,她仿佛就在你身邊,又仿佛離你很遠,讓你覺得伸手可及,卻又遠在千裡。
也許這就是人心中最初的愛戀吧,沒有刻骨銘心的誓言,沒有信守一生的承諾,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憂傷,甜美的回憶。
「愛而不得」的愛情或許才是最有韻味的,在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在乎我們現在擁有了什麼,而在乎的是我們想擁有什麼,或者我們過去擁有了什麼,有人說,回憶中的幸福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回憶中的痛苦也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
願心中的那份美好永存!
篇二:見與不見讀後感
今年前就看到達賴的這首詩,初讀時淡然而又恬靜,再讀時不免被其中看似平淡卻又刻骨的愛情所感動,於是將其存在了手機裡,閒暇時拿出來輕輕地讀一遍,於是真的感受到屬於自己的「寂靜 歡喜」。而真正從心底感受到它的恬淡的美的卻是在那部看似喜劇的電影中《非誠勿擾》中,香山的女兒用稚嫩的口氣誦讀出來。
人們總是在愛情的路上追求著完美。期望著「做你城堡中最美的新娘」渴望「成為她最依靠的情郎」,不斷地預設著愛情,不斷地為單純的愛情添加世俗的砝碼:鮮花、讚嘆、美鑽……於是愛情在不斷地發展中變沉重不堪慢慢走向滅亡。
倘若人生只如初見,一切都變得美滿,沒有發現彼此缺點而引發矛盾的的時間,倘若才子徐志摩與陸小曼只有初見之緣那定會留下一生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因為「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倘若張愛玲與胡蘭成只是淺淺的相戀「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那張愛玲的卑微與痛苦定會減半。
人生若只如初見,定然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篇三:見與不見讀後感
《見與不見》這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最近正在讀他的詩集。特別喜歡這一首,因為很少見到寫得這麼純淨,這麼安詳的情詩。這首詩有著梵語般沉靜而內斂的語言,平靜的表達中蘊涵著瘋狂的熱烈與深沉的纏綿,那相思仿佛裹在冰中的烈火,含而不露,引而不發,卻令人銷魂。
他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給人一種對信仰的豪邁、一種對生活的曠達,更給人一種面對無奈的超然。倉央嘉措在西藏是很有爭議的一個達賴喇嘛,卻也是西藏民間深受愛戴的一位上師。他迷戀世間情感,雖然只活了24歲,卻留下了很多的情詩。他特殊的身份,及他所接觸的佛教,使得他看待感情有著與眾不同的哲思,因而它的情詩縱然真摯熱烈,仍不脫禪味。
一個人不僅對待感情持一份超然,對待生活更應該理性和成熟。不論悲與喜,得與失,苦與樂,愛與恨······都應該理智地熱愛,那就意味著「有所棄之後的有所取,有所得之後的有所失」,那就意味著不論處境如何都要熱愛自己當下的生活,也就是熱愛當下的工作,熱愛目前的專業,珍惜身邊的人……面對生活不偏執,不狹隘,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舊,而是隨時敢於打破已有的均衡,去重新開始新的探索,並有勇氣去承受可能帶來的沮喪。人生就像一條路,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向東,我們都是趕路人。倉央嘉措有詩語:「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經歷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擁有便是福。
篇四:見與不見讀後感
昨夜,燈下寫著這段文字,忽然覺得自己很膚淺。
把這段文字送給你,然後,記得忘記。
「默然相愛 靜寂歡喜」詩句中的這兩句,尤為喜歡。
這種感覺,默會了我心靈中對靜的期求。似乎,好久以來奔波勞碌的身軀在精神的殿堂突然有一種依靠,就那麼靜靜的,依靠著,不喜不悲,有著心神無雜的寧靜。
那麼安靜的感覺,似乎周遭的一切都停止了。不再匆忙,沒有嘈雜,乾淨得如同一杯水,沉默中漾起微微的甜,仿佛是從地層深遠處傳來的一聲嘆息,幽幽的,纏在年輕女兒俊俏的眉眼上。遠山如黛,夕陽如畫。
感覺時光,安靜地回流。歲月如歌的行板上,有什麼在輕輕敲門。有點熟悉,有些陌生,是春風帶來的花香要推門而入,是心田上種出的相思想破土而出。
感覺對面,有一個人,微微的笑。在笑容裡,看見自己無處遁形的牽念。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原來,情與無情,無非自性顯現 ,本無去來,念與無念都是空而不實。
安靜的夜,再讀這首詩。忽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其實,這不是表達紅塵男女世俗之愛記掛惦念根植於心的情感。而我所愛的這句「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也不是我起初所理解的那種寧和默契兩心相悅的靜美,那不過是一種錯覺。可是,我依然喜歡著,就如同年少時的某些喜歡會一直保留在自己的意識裡,明明知道,已經錯過了,時光已經翻到了另一頁,但想起時,依然以倔強的姿態去喜歡。
靜靜的夜,我喜歡。
這首詩,在靜夜裡與桌前的百合一起綻放。多希望它的詮釋是我最初看到的模樣,讓那片靜美的感覺在心裡緩緩流淌。那,是捧著音符的縴手輕輕在鬢際停留,把美妙的歌戴成發上的簪,與發斯磨無猜。可是我知道,因為凋零,人才會更加懷念花的芬芳。
詩,是別吧?別過十多年的歲月,我們,竟然還記起?
用詩來作別,或許,是告訴我,請讓我們,彼此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