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形成統一戰線的標誌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023-09-14 03:03:21 1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為團結全國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線和策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使中國大片土地淪失,華北危機、中華民族危機之際,1936年經過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國抗日戰爭終於爆發了,參加統一戰線的不僅有農民、工人、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除了漢奸、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1937年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誌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確保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政治領導權﹔堅持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擴大抗日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並在根據地內建立「三三制」政權﹐即在政權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大體各佔三分之一。針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採取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方針﹐執行「又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與頑固派的鬥爭中﹐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從而克服了國民黨當局製造的反共摩擦﹐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抗日力量﹐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