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是由什麼來形容的(七月是現在的幾月)
2023-09-14 05:14:50 2
古人淵博的學識和聰明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詩詞歌賦,還有那些被人們天天掛在口頭,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這些經典中蘊藏的立身處世的學問,天文地理知識,都反映了人們改造自然、探索自然的偉大智慧,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借鑑,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七月流火」這個成語中蘊含的智慧就不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①「七月流火」出自哪裡?歷來對「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的出處並無爭議,其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由於全文較長,只節選第一章來讀。原文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大致意思是:
七月份,"大火星"開始向西行落下;九月份,婦女們開始著手從事縫製禦寒衣物的工作。十一月北風勁吹,能聽到風吹萬物發出的聲響;十二月寒風凜冽,站在風中使人顫慄發抖。沒有禦寒的衣物,如何才能度過這寒冷一年?一月開始準備從事農業生產的耜等農具,二月抬腳踩著耜在田野上耕田。我與的妻子和孩子一同將送飯到南邊的田間。田官十分高興。
至於「三之日」「四之日」為何是「一月」「和」二月「,下邊給大家詳解。
我國古代使用多種曆法來計時,有夏曆、商曆和周曆之分。漢代太初曆實行以後,曆法才基本固定了下來。夏商周三種立法的根本區別在於歲首不同,也就是說,新一個年頭的第一個月由幾月開頭是不一樣的。
周曆以每年的十一月(冬月)為歲首,商曆以每年的十二月(臘月)為歲首,夏曆則是以每年的一月(正月)為歲首。周朝是周曆、商曆、和夏曆同時使用的,但是當時人們從事農事活動仍沿用夏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陰曆或農曆就是夏曆。《七月》本身就是一首反映周朝早期農業生產的漢族民歌,所以,「七月流火」中的「七月」就是我們現在農曆的「七月」。
再回到上文第一個問題,按照周曆,歲首是十一月,因而「一之日」就是十一月,「四之日」就是來年的二月份了。這也符合周朝周曆、商曆、和夏曆同時使用的習慣,農事上沿用夏曆的習慣。
「七月流火」中的「火」並非指熱火,也不是指天氣炎熱,「火」是一顆星宿的名字,因其是一顆巨大的紅色星宿,所以人們稱它為大火星,或叫星宿二。它是天蠍座的主星,也叫天蠍座α。學過地理知識的朋友,或者天文、觀星愛好者對此星應該不陌生。所以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將「火」認為是熱火或天氣炎熱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④「七月流火」到底是涼是熱,該怎麼用?再回到「七月流火」這個成語。古人喜歡夜觀天象,通過天象判斷天時,安排農事生產和日常生活。他們發現大火星天蠍座α,在每年夏季六月的黃昏會出現在正南方,方位最正,位置也最高,這個時也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而到了農曆七月份的黃昏,它就會由正南方逐漸向西降落,天氣也漸漸開始轉涼,於是就有了「七月流火」的說法,流,指移動,落下的意思。
七月流火天象出現,「時暑熱開始減退」,預示著每年寒冷的季節就快要到來了,所以就有了「九月授衣」的準備。
七月流火是指夏去秋來,天氣開始轉涼。準確地說「七月流火」其實是一種天象,這種天象的出現僅僅只是天氣轉涼的標誌,而此時天氣依然處在炎熱的時期。非要說這個詞形容天氣涼或熱,我認為都不對,因為它本身就處在中立位置,或不冷不熱,或冷熱交加。在使用的時候,根據語言環境來分別對待,說它熱不是貽笑大方的,說它涼也不無道理。據說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對此詞的含義做了校正,含有雙重意思,不過筆者找遍了附近,也沒能找出這版詞典,留給大家去發現吧!
不知大家對「七月流火」這個詞的用法怎麼看?如果你也喜歡古詩詞、喜歡傳統文化,歡迎關注「詩話春秋」,和筆者一起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享受傳統文化的盛宴!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閱讀後發表評論,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