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實例及原理(受青蛙鳴叫啟發的低功耗無線傳感器通信網絡)
2023-09-14 00:08:20 1
風裡雨裡,我在這裡等你~
日本筑波大學、大阪大學合作,對雄性日本樹蛙的和鳴行為機制進行數學建模,並將此用於構建無線傳感器網絡。
圖1 雄性日本樹蛙
雄性青蛙在繁殖期需要通過鳴叫吸引雌蛙。當大量雄蛙在同一地點時,不同種類的雄蛙可以自發形成集體和鳴,並在短時間內通過交錯鳴叫避免叫聲重疊,通過在不鳴叫的間隔期休息,減少長時間和鳴的體力消耗。青蛙的這種和鳴方式與物聯網通信類似,大量不同種類的無線傳感器需要交替傳輸數據,避免數據包衝突,同時還需要在較長時間內降低功耗。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描述青蛙和鳴在多個時間尺度上的交替特徵。模型顯示,青蛙的和鳴在短時間尺度內是相位振蕩器模型的穩定平衡狀態,是確定過程,而長時間尺度下,和鳴的間隔變化很大(青蛙個體為節省體力增加不鳴叫間隔),是隨機過程,因此整個和鳴模型是確定性模型和隨機模型的混合體。將該模型用於無線傳感器網絡,和鳴為傳感器傳輸數據狀態,不鳴叫為傳感器睡眠的低功耗狀態。仿真表明,該模型在100ms範圍內,數據包衝突概率小於0.01%,長時間尺度內通過節點間的相互抑制,降低了整體功耗。
圖2 青蛙和鳴與無線傳感器通信網絡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形式,可降低整體網絡功耗,有望用於物聯網,對其他無線通信網絡也有借鑑價值。
(藍海星)
想了解更多國外國防戰略、軍事工業、裝備發展、前沿技術相關研究,請關注藍海星智庫微信公眾號:SICC_LHX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