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2023-09-14 09:03:00 1
篇一: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胡倩玉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高興得差點蹦起來,因為我太喜歡這本書了。
《玄武門之變》是講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民爭太子之位的故事。他們雖然是親兄弟,但他們兄弟之間使用非常狠毒的手段互相殘殺。有一次,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民假意請李世民喝酒,可是他們在李世民的酒裡放了毒藥,李世民本來也不會喝酒,喝了一點就倒下了,回去的時候吐了很多血,正好把毒藥給吐出來,救了李世民一命。
後來,李世民為了當上皇帝,他在玄武門設計,安排了殺手,把太子李建民和齊王李元吉都殺死了。
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殺了他的兄弟,做了皇帝以後,把唐朝治理得很好,後來就有了「貞觀之治」。
篇二: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了明爭暗鬥,李元吉則支持李建成。不但這兩個人是李世民的死對頭,就連宮中的妃子也與李世民作對。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但向唐高祖誣陷李世民,還數次想除掉他。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與李元吉喪命,李世民登上了太子的寶座。
這篇文章中的李建成,放不下心中的仇恨與嫉妒,到最後不但丟掉了太子的位置,連命也搭上了,實在是不划算。他當初下定決心想超過李世民,如果採用正當的手段,最後的結局是另一番景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仇恨自己的對手,要感激。因為是對手讓我們充滿鬥志,是對手讓我們不敢懶散,是對手讓我們生龍活虎,霸氣十足。放下那顆仇恨的心,用正當手段贏得對手。
篇三: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陳益匡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資治通鑑》。其中這篇《玄武門事變》讓我記憶頗深。
唐公李淵自公元618年打下天下開始,建成,元吉,世民三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建成和元吉在酒中下毒,想害死秦王世民。幸好秦王察覺了,躲過一劫。自此,三人之間的矛盾激化。
秦王手下的一幫大臣沉不住氣了,勸秦王動手。秦王卻猶豫不決。直到建成和元吉讓一群猛漢奔出來時,秦王才動手剿滅敵軍,先帝讓出帝位。這就是唐太宗。
在讀這篇文章時,我不禁為秦王捏了一把汗,也為他的猶豫不決而焦急,要是當時建成和元吉將秦王害了,那結局將不堪設想。也許是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關係,所以秦王再躲過一劫。
讀完後,我已經置身於古代之中,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我在這奇妙的旅行中領悟到了許多。比如,防人之心不可無。也領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來之不易。
篇四:《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玄武門之變是一件有名的「反叛」,也使一位皇室次子當上了賢明的君主。是他的貞觀之治,讓唐朝的經濟登上了世界的頂峰,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高祖李淵有小王子無數,皇后只生了三個兒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雖然是親骨肉,但是李建成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世,怕自己被父親廢了皇太子之位,改為李世民。所以他聯合李元吉和父親最喜歡的妃子,一起誣告李世民,高祖漸漸的也和李世民疏遠了許多,而他們也成為了長安城一霸,在這裡為非作歹。
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李建成是多麼心狠手辣,只因嫉妒李世民就把他和高祖分開,我認為要是當上了皇帝過不了兩年農民起義軍,早就把他推翻了,哪裡會有後來的唐朝盛世,哪裡有「貞觀之治」,哪裡還有百姓安居樂業,只有百姓造反。
然而,在玄武門這一天,建成和元吉拍六百多名武士,想把李世民置於死地,在這時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決定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高祖如夢方醒,開除了他們兩個人的皇族,立李世民為皇帝,最終李世民不負所托,成就了一番大業,將唐朝推到了頂峰,李世民由此也名垂青史了。這就是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人最喜歡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打擊報復,這讓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我們要像李世民學習,堅定目標永不放棄,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篇五: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上午睡醒後百無聊賴,呵呵決定放縱下自己,看碟《貞觀之治》,今天看到玄武門之變,劇中主要講的都是預熱部分,殺兄試弟只是一筆帶過。但在歷史人物的事跡裡我內心有了幾點啟示:
1)江山得來,實屬不易啊。大好河山都是用鮮血奪來的。當然在現在這個提倡和諧的社會裡,不再動刀動槍。但是江山好比事業,我們要創自己的事業就像打江山一樣,鬥智鬥勇。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每一步都要謹慎小心,不然就像建成和元吉一樣敗在李世民手裡命都沒有了。
2)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像太子建成那樣死於玄武門之下並非偶然。德才修養都不如李世民,卻罷著茅坑不拉屎。一沒戰功二沒心胸。早該退位給李世民了。話又說回來,雖然李世民有才,要是他沒有去爭取並在玄武門戰勝的話,那就不會有記載青史的貞觀之治。好像就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恃才傲物,還有去爭取。這樣,於人,於社會都是有利的。
3)家和萬事興。雖然李世民在玄武門裡取得了勝利,但是骨肉相殘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李的內心也是懊悔和恐懼。有好幾次在惡夢中驚醒。雖然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繁榮昌盛。但內心深處的苦楚,卻鮮為世人所知。人們只是看見他的光輝,從沒體會他的無奈和孤獨!高處不勝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