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的四種工藝(關於熱處理工藝)
2023-09-19 13:48:57 1
熱處理工藝過多,比如球化退火、真空淬火深冷複合處理、碳化物超細化處理、固溶加熱、高溫回火、貝氏體淬火。
退火也有加熱後室溫空氣徐冷(國內外一般個人刀匠都這樣),加熱後程控徐冷等等。刀具淬火使用的油也有超級多不同,還有等溫淬火,就算用水淬,水氣化時不同流速的攪拌方式也會極大地影響淬火質量質量等等。
國內外目前大概制刀熱處理基本就是正常淬火、按照標準回火幾次就ok。做-75以下Sub-zero的不多,畢竟都是工時,買個柜子三四把刀白做了(國外可能一兩把刀)。價格又不能漲,畢竟買刀的圈子就小。
不過我確實發現一些鋼材很適合做刀具。比如W18Cr4V2,然後發現確實網上有人用這個做刀,不到100塊買了一把,把M390刮花了,我估計大概64-66的硬度。(正規3次550-570度回火大於等於63HRC)
比如小折刀可以用30CrTi2Ni3Al這種滲氮處理的含鈦金屬來做。大一點的刀具可以用4Cr5MoSiV這種金屬滲氮強化後來做。可以明顯增加熱硬性能和耐磨性。還有一些看起來成本就比較高的金屬,比如滲氮處理的17Cr18Ni9。而且好多都能滲氮,或者碳氮共滲。
還有更猛的滲硼鋼,不過超硬化深度貌似不太行。表面硬度非常誇張。1000HV差不多70HRC。遠超70HRC,甚至接近硬質陶瓷的硬度了。(燒結陶瓷硬度和材料以及孔隙率等參數相關)
就是只能深幾十微米,不過貌似單相滲硼還能抗疲勞。還有一些雷射熔覆的金屬也能達到這個硬度,不過就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了。屬於是附魔了,很多制刀的小工作室不管國內還是美日歐連程控、空冷都沒有也不會考慮用什麼複雜的附魔方式,主要還是賣一個手工費。
另外看了一下粉末鋼,這種技術主要就是拿來生產高速鋼,在金屬中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初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做高速鋼,解決高速鋼碳化物偏析、晶粒粗大、加工困難等問題。
高速粉末鋼脆性都比較高(有一些非高速鋼),像Böhler或者說Uddeholm,每年粉末鋼產量大概4000噸。目前國內做這個的幾家企業都不是小型鋼鐵企業,河冶、大連遠東、江蘇天工,中高端刀具市場只能說毛毛雨,人家都是按噸算的,目前來看只能說像國內一些刀匠去訂購預製板材的粉末鋼了。
S30VN大概1.4116 3-4倍的耐磨性。價格翻了得有50-100倍。抗衝擊力也低,都拿來做折刀小刀,戶外那種暴砍就別想了。
,